1997年七月一號香港回歸中國,2020年七月一號《港版國安法》上路。七一對香港人來說,已成了最不可承受之重。央廣Rti《港知港覺》Podcast首集帶您關注《港版國安法》三週年,節目特別邀請前香港立法會議員、資深傳媒兼資深時評黃毓民一起洞察香港大環境的變遷。
檢視《港版國安法》與《香港基本法》第23條,內容幾乎可說是重複。既然如此,為何還要追加第23條的立法?現行香港立法機關90位議員,幾乎由共產黨一把抓,可以全部控制,連一個反對派都沒有。
40個選舉委員會、30個功能組別議員、20個地區直選議員,清一色全都是建制派。在這種情況下,第23條立法必然會通過。加上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上任滿週年前夕,已經揭示立法時間表:涉及國家安全的《香港基本法》23條,今年或最慢明年一定要立法。香港特區政府就能挾此令,在合於該法第23條的內容,審理遭《港版國安法》拘捕的無辜巿民。
另外,節目也邀請台灣香港協會理事長桑普檢視《港版國安法》三週年,他指出香港媒體已經江河日下,媒體一個一個關停,主流媒體甚至全依中國說法辦事。加上政治人物遭DQ、政黨被迫解散,香港大環境不佳。但「萬山不許一溪奔,堂堂溪水出前村」,雖無法在香港為自己發聲,但海外紛紛成立媒體的香港人,正在匯聚成更大的力量。
資深香港網台主持人傑斯在數月之前由香港移居至加拿大,現居加拿大溫哥華,傑斯坦言比起香港,溫哥華風景明媚水光山色,而且社會結構多元化如「混一色」。
除了在溫哥華適應生活,他還參加當地的深度旅遊,去認識當地文化歷史背景,了解加拿大的土地及原住民議題。在與當地人對談當中,他發現原住民其實喜歡被稱為First Nation而非加拿大人,而傑斯亦隨即向當地人說明「記住了,我們是香港人,We are HongKongers.」。
傑斯亦感受到在加拿大的港人社群很強大,亦發現加拿大和華人的淵源深厚,相信之後來到的港人都可以很快適應。到了專訪的尾聲,傑斯勉勵散落海外的香港人好好生活,我們終有一天會在香港「煲底見」!
香港人步調急速行程繁忙,不論是公幹或是散心,到處遊都深根在香港人的DNA。後疫情的在台港人回復飛來飛去的生活,在旅程當中回望台灣的生活,感覺又是怎麼樣呢?
本集香港仔On Air進入〈半桶水藝文青〉單元連同央廣最新粵語podcast系列《港知‧港覺》,由主持人Dora和Vivian袁學慧由「衣、食、住、行」四個民生角度切入討論,以香港及他國生活經驗襯托,分享在台生活的美好時光。
有玩過社群、自頻道的都知道,要衝流量、衝粉絲數,第一要務就是經常出片出post,遇到熱門話題更要抽水揩油,保持頻道的熱度。
但,有趣了!在YouTube上自創「AV IN TAIWAN」channel的YouTuber AV(Avenna),她卻說:「對於流量、粉絲數,我是不太在意的。我是專做旅遊的YouTuber,有去到好玩的地方、值得拍的東西,我才會出片。從channel創立到現在這5年多來,我才出了40條片左右。所以粉絲都叫我佛系YouTuber。」
雖然AV出片很佛系,不過大家不用替她擔心,找她合作的業配、節目、邀約不斷,這也讓她相信,YouTuber,可以當成一份工作的。AV說:「一開始真係玩玩吓!直到第一個業配上門,而這第一個主動找我的業配,還是觀光局。這才開始認真經營。」
AV在YouTube上的自頻道「AV IN TAIWAN」,目前擁有7萬多粉絲數,接過形形式式的業配跟合作案,綜合這5年多來的YouTuber經驗,AV心得很多,想當網紅、YouTuber,或經營自頻道的朋友,一定要聽AV這集節目的分享了!
由臺港經濟文化策進會主辦,大陸委員會指導的第二屆「2023臺港足球交流賽」,這次邀請到臺港兩地共6支成人隊伍,以及2支學生隊伍,7月23日在新北市輔仁大學盛大登場。
「臺港足球交流賽」在去年創辦第一屆,目的就是希望以球會友、增進臺港兩地在地情誼。活動總策劃人Roy(羅伊)說:「去年因為仍然受疫情影響,再加上時間倉促,參與隊伍跟規模都受限。今年單是參賽球員就有上百人,再加上場外參與趣味遊戲的家屬,現場非常熱鬧。」
身兼球員與球評的活動總策劃人Roy,會辦這個活動,就因為喜歡踢球,而在台灣居住的這些年,因為踢球也認識了很多的香港人。Roy說:「香港人喜歡踢球,不管是定居、移居、或出差,一有時間就想找球踢。因為踢球,真是認識了各種狀況下在台居住的香港人。甚至很多踢球活動的搞手都是香港人,可能覺得香港人會辦活動、找方法吧,就請香港人幫手辦活動。」
「臺港足球交流賽」今年辦到第二屆,過程中,認識了很多的新朋友、也累積了很多的經驗與想法,希望未來可以一屆一屆的辦下去,活動也可以越來越盛大!
香港人喜歡踢球,不管去到哪裡,有時間就想找球踢!近年,很多港人移居來台,在台灣,又可以怎麼找球踢呢?
球員、教練、Harmonia球隊創辦人的阿澂,很有信心,拍心口的跟大家說:「在台灣想找球踢,第一當然是找我,北部有踢5天,中部也有搞踢波啊!另外,在FB上有一個《踢球揪團》社團,上面就有很多踢球活動,很多活動也是我PO的。」
阿澂從幼稚園就開始踢球,在香港,從青訓、校隊…,踢球多年。後來因為升學,從香港來台,因為愛球之心不變,既然找不到球踢,就自己著手搞波踢。這一搞一發不可收拾,變成重心都是搞波踢,學業反而懸而未決。阿澂說:「每場踢波都要報名、統計人數、發通知、收錢…雜事真是多到做不完。有比賽就更慘,還要幫忙托嬰帶小孩陪小朋友玩,搞踢波真係慘過做泥工,大家享受果實就好了!千萬不要去做!」
聽阿澂這樣說實在讓人很疑惑,這麼辛苦,這麼些年,他在台灣辦的踢波活動可沒有少過,甚至現在仍然樂此不疲,他為的又是甚麼呢?阿澂說:「不賺錢的,這些年虧得我都不敢算了!或許是我不會辦吧!但看到大家踢得很開心,做的又是自己小時候最喜歡的事情,就想做下去。」
可能是地緣接近,又同文同種…,對台灣,很多香港人,自以為很熟悉。
而對英國,香港過去是英國多年的殖民地,沿用英式的制度、建設、文化…連英女皇都習慣暱稱為「事頭婆」。對英國,很多香港人也是自以為很熟悉。這些的「自以為」,到真正移居到當地生活以後,不算是幻想的破滅,比較像是走進了實際的生活。從衣食住行中,樣樣都是適應。
目前在英國攻讀研究所的Riley,從香港來台升讀大學,在台灣生活了幾年,在英國就正在生活中,未來是計劃定居在英國。對她來說,台灣跟英國都有不適應的地方,沒有以為的熟悉。Riley說:「台灣的交通,還有台灣南部偏甜的飲食口味,讓我一直都很痛苦。而英國的天氣、small talk─例如天氣很好,就可以聊15分鐘;還有英國文化在工作時間與私人時間界限的分明,這都讓我要努力適應。」
喜不喜歡、適不適應,這都是很主觀、或是每個人有不同的界線、不同的選擇,很難一概而論。但對Riley來說,直到她離開,她依然沒有很適應台灣。Riley說:「人情是台灣最可愛的地方」,但太熱情、或沒有隱私的熱情有時候會讓人不知所措。而英國禮貌性的疏離,可以說是冷淡、也可以說是尊重,但讓不熟悉的人可以清楚掌握界線。
隔離島劇團從香港飄洋過海到台灣,經過重重困難,不但在台創團成功,他們的藝術性和定位策略亦吸引到不少粵語觀眾,甚至固定了一群「隔離島之友」。
在成團後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以原創音樂劇提案形式獲得2023年第五屆表演藝術創作佳作獎及廣藝基金會頒發的獎金三萬元。
隔離島劇團副團長黃曉暉編導作品《失語》將會在2023台北藝穗節在台首次公演。阿暉這次連同劇中女主角跨媒體藝術家茜利妹及男主角舞踏藝術家阿Grad,上來香港仔On Air接受專訪。
三位資深藝文界工作者在節目上大談他們對《失語》的詮釋和創作時擦出的火花。兩人相處千言萬語,但無法溝通;逃到懸崖邊,相愛,卻又無法喘息。失語過後,他們的結局又是如何?
想多了解港人劇團在台灣都在做甚麼,馬上收聽本集隔離島劇團專訪!
從香港移居來台,現正在台南經營著「民國58年 花好月圓1969」以及「宿影」兩間懷舊風民宿的黃潔衡(Kitty)跟先生,他們一個喜歡貓,一個喜歡運動,同時兼顧興趣與工作,是他們對生活的共同目標。而開民宿,正好可以讓他們有更多時間發展自己的愛好。Kitty說:「做民宿不用整天守在店裡,整理好房子就好,比較自由,也比較有自己的時間。」
從香港來台,人生地不熟,怎麽經營民宿?這些年,已經有很多想創業的港人,或是對開民宿有興趣者向他們取經,Kitty都非常大方的分享他們的經營心得,Kitty說:「我們剛來台灣的時候,曾經也得到很多人的幫忙,現在有能力了,也希望可以幫到別人。」
甚麽人適合開民宿?或是開民宿有甚麽重點?要注意的?Kitty大致歸納了以下幾點:
一、不管是租還是買,建物要取得便宜。建物取得便宜,才有值得投資的利潤。
二、民宿設計佈置必須要有風格、有特色。甚麽風格、甚麽特色都可以考慮,但就是一定要有特色。民眾旅行住宿,就希望在旅宿當中得到不一樣的體會、感受。
三、喜歡動手DIY、喜歡自己佈置,也有能力自己修理的人比較適合。像水電、燈管、木工、門鎖…甚麽壞了,可以自己動手維護修理的人比較適合開民宿。
四、有個人的興趣,能把興趣融合在民宿特色中。
這麽大方的分享民宿經營之道,不怕搶生意嗎?Kitty說:「市場很大,大家各有目標族群,客人是做不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