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體操天后拜爾斯(Simone Biles)在東京奧運拋出退出的震撼彈,震驚世人的並非她退出引以為傲的項目競賽,而是導致她做出這項決定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位泣訴自己對體操不再那麼樂在其中的美國奪金希望,選擇勇敢公開自己的心理搏鬥,或許能激勵更多人走出來面對自我、並正視運動員的心理健康議題。
拜爾斯空中失感
美國體操天后拜爾斯7月27日在東京奧運的女子團體賽中,驚傳因為心理健康因素而退出女子團體、女子個人全能兩項決賽,之後再陸續退出數項比賽,引發國際關注。這位體壇巨星表示,體操不是一切,她必須做對自己正確的事、專注在她的心理健康上。
2016年在里約奧運勇奪4金、今年才24歲的拜爾斯說,她承受著極大的壓力,感覺好像全世界的重擔壓在肩頭,或許這就是為何這位體操精靈會發生「空中失感」(twisties)的原因。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空中失感」是體操專業術語,是指會造成運動員在半空中失去空間感、以及運動方向的現象。拜爾斯7月27日在跳馬項目嚴重失手,原本應該在空中轉體兩圈半,結果少轉了一圈,而且落地時沒有站穩,就和「空中失感」有關。
拜爾斯表示,她分不清上下,不知道自己要如何落地、或是身體的哪個部位要落地,這是她有過最瘋狂的感覺。拜爾斯在社群媒體公開自己練習時的影片,向粉絲解釋說她不曉得自己的腳是如何落地的。「如果你們看著影片和我的眼睛,會發現到我對自己在空中的位置有多麼困惑」。
大坂直美心理困擾
拜爾斯在東京奧運勇敢公開心理困擾,獲得來自各方的支持。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執行主任佛爾(Henrietta H. Fore)就感謝拜爾斯成為榜樣,向世界展現一個選手可以優先考慮自己的心理健康。
拜爾斯的遭遇令人聯想起同樣引發心理健康話題的日本網球名將大坂直美(Naomi Osaka)。在東京奧運開幕式上點燃聖火的大坂直美,7月27日在女單第三輪賽事爆冷出局,她坦言想把金牌留在地主國的壓力「有點太大」。
才23歲就坐擁4座大滿貫金盃、身為全球收入最高女運動員的大坂直美,今年5月曾因心理健康問題,拒絕出席法國網球公開賽記者會,並在遭到罰款後宣佈退賽。在這之後她選擇不參加溫布頓網球賽,並透露自己為憂鬱症所苦。
她們不是唯一
年紀只差7個月的拜爾斯和大坂直美,絕非唯二在公眾目光下受苦的年輕運動員。英國18歲天才少女拉杜卡努(Emma Raducanu)7月在溫布頓網球賽,持外卡一路殺到16強,演出「灰姑娘傳奇」,卻在場上因為「呼吸困難」而退賽。
不僅是年輕女性承受這些心理痛苦。在拉杜卡努事件後,23歲的英格蘭球星、曼徹斯特聯隊(Manchester United)前鋒拉什福德(Marcus Rashford)表示,他在青少年時也遭受過類似的痛苦。
美國職業籃球(NBA)球星洛夫(Kevin Love)2018年曾在一場比賽中恐慌發作(panic attack);美國泳壇傳奇人物「飛魚」費爾普斯(Michael Phelps)、以及英格蘭板球選手特雷斯科西克(Marcus Trescothick)也都曾公開自己的心理搏鬥歷程。
澳洲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運動心理學專家塔爾伯格(Julie-Ann Tullberg)說,心理健康問題長久以來一直被掩蓋,這是在像是奧運等高壓的體育賽事中,表現不佳的因素之一。「然而,現在運動員願意公開談論他們的壓力」。
疫情加劇壓力
塔爾伯格表示,各行各業的人們都面臨著「臨場焦慮」(performance anxiety),在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下,生活在間歇性的封鎖中更加劇這種焦慮。而東京奧運的參賽選手置身在前所未見的防疫措施下,生活受困在選手村內,過去賽後可以外出或參加派對抒壓,現在卻是不行了,這無疑地對運動員造成影響。
加拿大多倫多成癮和心理健康中心的臨床心理學家卡姆卡爾(Katy Kamkar)說,拜爾斯的公開將有助於使這類發言正常化。因為體育界一直以來強調身體與心理健康的呈現,這可能會進一步延續一種無聲的苦難和自我隔離。
奧運會金牌得主、同時也是拜爾斯的前隊友芮斯曼(Aly Raisman)表示,拜爾斯在前往東京前的好幾個月,就因為外界的期待值太高而承受巨大壓力。「一個人只能承受這麼多,而她只是個凡人」。
不以成敗論英雄
拜爾斯曾提到自己的心理困擾,表示這並非身體受傷,而是因為她的心理健康。這並不意味著她無心競爭,而是她的心理狀態使自己面臨重大的身體風險。如果大腦不能指揮她的身體去運作,她可能會受重傷。
「空中失感」令拜爾斯對熟悉的體操殿堂感到恐懼,就如同大坂直美的憂鬱低潮讓她遠離心愛的球場。這些國際頂尖的運動選手公開自己的脆弱,展現真實自我,將能激勵更多有相同困擾的人走出來尋求協助,所謂「不以成敗論英雄」,她們展現的是無畏的勇氣,也是真正的運動家精神。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吳寧康
央廣新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