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延後一年的東京奧運,將於今年7月23日-8月8日舉辦,但因東京與周邊城市疫情未降溫,日本內閣決定從12日起列入東京為進入緊急事態,時間至8月22日,涵蓋整個東奧賽事期間,也使東奧必須採無觀眾比賽,也是史上第一個閉門比賽的奧運。
面對這次東京奧運輻射出的種種政經與國際議題交錯的狀況,台灣如何觀察台日中關係的微妙互動和角力?台灣日本研究院顧問、開南大學陳文甲副教授特別為央廣讀者撰文,提供了最精闢的深入分析如下。
箭在弦上 非辦不可的東奧
猶記白居易的琵琶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因新冠肺炎延宕一年的東京奧運,再過半個月終將點燃聖火。之所以「千呼萬喚始出來」,是因為這場當前世界最大的體育盛事,關乎的不只是比賽,更是日本的經濟、政治、外交、基礎建設、觀光旅遊等多面向的超級賽會,所以無論是國際奧委會(IOC),或是日本官方自始至終都是滿懷承辦的企圖心,如今終於修成正果,只是屆時會以什麼形式既能防疫又能競技,仍然是懸而未決;至於之所以「說盡心中無限事」,因為這牽涉奧運會對日本高度象徵重建和復興希望的「國運」,還有154億美元投資成本與164億美金商業利益的「財運」,以及首相菅義偉執政成敗與政治前途的「官運」。在在指出日本政府這一年多來面臨「防疫」VS「三運」,所以「辦或不辦」也就一直在糾葛著,如今或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解脫。
一、國運面向 展示國力的契機
奧運是主辦國在世界面前展示國力的契機與平台,對於日本而言,能夠舉辦奧運當然象徵意義非常重大,話說1940年日本曾計畫承辦奧運,其具紀念日本建國2600週年與提升國際聲譽的重大意義,但隨著二戰的爆發被迫取消;而1964年成功舉辦東京奧運,也就形塑出日本經濟急速復興與和平政治轉型的大國意象;而此次2021東京奧運也承載日本國力的重建和復興的滿懷希望,亦即日本既要從1990年開始的經濟蕭條及2011年關東大地震的災難中恢復,也期望世界看得見繼美國提出「再工業化」、德國喊出「工業4.0」,及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日本的「社會5.0」超智慧科技的大場面,藉此日本將能重新躍上世界舞臺的頂端。
二、財運面向 龐大的經濟利益
東京奧運連同先期投入124億美金,加上延期的費用高達30億美金,總成本已經超過154億美金,當然也包括摩根大通估計的無法在2020舉辦奧運會使日本的年度經濟增長減少0.8%;加上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指出的,舉辦東奧將有164億的預期收入,可見經濟利益之龐大。惟誠如日本首相菅義偉在今年5月說東奧舉辦與否最終取決權在於國際奧委會,因為國際奧委會和主辦城市東京間的合約載明,取消的選項只給國際奧委會,而沒有給主辦城市,否則就要依照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舉辦都市合同》第九條「與奧運相關聯的所有的損害賠償和損失的填補都由舉辦都市負擔」,據悉可達到100億美金。
東奧總成本已經超過154億美金,牽涉龐大經濟利益。 圖:Tokyo 2020 FB
三、官運面向 菅政權孤注一擲
現任日本首相菅義偉,自去年8月在元首相安倍晉三因病閃辭後臨危受命,近一年來由於無法有效管控疫情,以致經濟環境更加惡劣,遭受廣大日本民眾的批評,尤其連執政黨與在野黨更罕見地的「朝野結合」,共同對菅義偉政權表達不滿。如此窘局,菅義偉只好唯二選定,一則是堅定日本二戰以後的鐵律「唯有通過獲得美國的信任及支持,才能達到日本國家利益的最大化」的「緊密日美同盟」不二法則之外;另則是堅持辦成東京奧運,因為這攸關他的政治生命能否延續,若是奧運期間沒有發生太多的群聚疫情,能夠順利辦好,並成為防疫典範與主場優勢下金牌的多多入帳,將獲得日本國內好感與國際讚譽,對菅首相今秋大選可望連任;若期間爆發嚴重的疫情事故,一定飽受各界責難,宦途之路恐怕蒙上陰影。
舉辦奧運 日本採戰略模糊
日本深諳安全面與經濟面維繫著國家的生存與發展,所以日本長期以來,在美中之間始終保持一個現實的模糊空間,那就是妥採「維持日美同盟」又「不與中國交惡」的「戰略模糊」。一方面,日本對中國日益強大的軍事實力,以及在亞太地區的日益頻繁霸權擴張感到不安,所以「日美同盟」則為歷任日本首相的安全保障之本;另一方面,在當前全球化中「全球最佳經營模式」,中國儼然成為「世界的工廠也是世界的市場」,當然對日本經濟而言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因此日本在美日中三邊關係上盡量保持戰略模糊,如此操作空間遠比戰略清晰更有彈性與空間,所以東京奧運中雙方關係競合來看,日本在中美之間也保持一貫的戰略模糊,一方面追隨拜登政權的「合縱歐亞,天下圍中」的「安全依靠美國」路線,另一方面則走「奧運則靠中國」的路線。有如,去年11月24日中國外長王毅在訪日時兩國達成雙方支持東京奧運會和北京冬奧會舉辦的共識;又王毅在今年3月7日人大四次會議表示中日將先後舉行奧運,雙方完全可以也應該相互支持,促進中日關係發展的機遇,「讓我們今夏聚焦東京,明年相約北京」;另針對北韓3月25日宣布不參加東奧,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嗣後於4月6日表示,中國支持日本成功順利舉辦東京奧運會;且習近平在5月7日與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通電話時也表示,中國願意繼續配合國際奧委會支持舉辦東京奧運會,願與奧委會加強疫苗合作,共同構建保護運動員安全參賽的有效屏障。惟美國國務院5月25日卻將日本的旅遊警示調高到第四級,警告公民不要前往奧運主辦國日本,這對於正在努力說服國際社會能夠參加東奧的日本來說,可說是一個嚴重打擊,因為美國為加強「天下圍中」的力道,就需帶頭杯葛北京冬奧,而日本這個堅實盟友卻成為絆腳石,當然自始至終都希望日本放棄舉辦,才能放手一搏。如此美中對東奧的態度高下立見,日本當然更要積極爭取美國的盡量配合及中國的高度支持。
日本長期以來,在美中之間始終保持一個現實的模糊空間。圖:Pixabay
中日競合 圍堵中有接觸,對抗中有對話
從中日在外交領域的競合上來看,對日本來說最核心的問題是國家生存發展如何維繫,所以日本自冷戰時期以來即隨附美國,肩負圍堵共產主義的第一島鏈關鍵國家,所以「美日同盟」應運而生;直至當今的「印太同盟」則是因應中國的霸權擴張而成立的。有如於6月24日至7月11日在日本登場的美日「東方之盾」軍事演習,旨在美日為應對假想的軍事情況,每年所展開的聯合演練,咸信為應對假想的軍事情況就是釣魚台與臺海兩個戰略目標,尤其中國在2 月1日實施的海警法已明顯危及南海與東海的海上生命線,日本當然會以「主權國安需要,聯美反制中國」,並在美日同盟的機制下,結合印太同盟對中國的圍堵與對抗。接下來東奧後菅首相若仍無法解決疫情與振興經濟時,屆時將會施以「外交轉移內政問題,以外部效果化解內部矛盾」的策略,就會加大力度同中國發展密切的經貿關係,抑或北韓再次使用核武威脅時,日本為確保東北亞與日本安全,屆時將請託向來是北韓老大哥的中國出面斡旋。上揭顯示日本在地緣安全問題上必須緊密美國來圍堵中國,但在經貿發展及北韓核危機問題上就必須與中國緊密接觸。因此形成了日中第一種「圍堵中有接觸」的競合關係。
而就中國而言,對日關係向來是外交工作中最為錯綜複雜的,在外部,日中兩國在東亞有著大國政經競爭的問題,尤其在美國拜登政權的美中博弈,採取在中國的周邊建立由美國引導的「歐亞同盟,反制中國」戰略手段,自然引發中國的不滿與反制。在內部,由於中國目前在新疆、西藏和香港等問題上採取強硬政策,加之台海局勢緊張,在民族主義推波助瀾下,中國國內反日情緒日益高漲,似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戰事欲來。但鑒於日中經貿關係緊密,而且明年是日中建交50周年與北京冬奧,所以在日美同盟展開對中國對抗的同時,日中雙方也不時出現對話,有如習近平去年4月擬前往日本東京訪問,但因新冠肺炎爆發而取消;又如同去年11月24日日中外長王毅與茂木敏充在共同的記者會宣布,日中已達成5點共識,分別是「建立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日中關係,合作防疫與發展醫療藥物,明年舉辦雙經濟高層對話,推動RCEP儘早生效與及日中韓FTA合作進程,雙方支持東京奧運會和北京冬奧會的舉辦」。尤其從中日兩國在奧運會的舉辦上互相尋求對方的大力支持可以看出,雙方的針鋒相對似乎被控制在某個程度,並保持理性的接觸與對話,藉以緩解圍堵與對抗帶來的緊張,因為雙方都深知在政治上、經濟上都需要彼此的合作與配合,兩國對舉辦奧運的基調上都是互相合作與支持的。因此也就形成日中另一種「對抗中有對話」的競合關係。
合縱連橫 看盡日中的算計
盱衡東京奧運評日中外交競合關係,日本菅首相為了辦成東奧,當然會竭盡諸般手段拜託美國能夠以「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為念,積極參加東奧賽事,也不要帶頭杯葛北京冬奧,因為惟有日美共同支持北京冬奧,才能換取中國相應的支持東奧;相對的,中國要避免「合縱歐亞,反制中國」的美中博弈戰場延燒到明年的北京冬奧,當然也要積極支持日本的東京奧運。所以經由日中「合縱連橫」的招式,可看盡各自的算計。
國際關係本就是一種博奕與算計,日本當然在美中兩強之間保持戰略模糊,才能兩邊獲利;美國透過與日本的同盟,可以有效遏制中國向西太平洋挺進;中國透過與日本合作,以求在美國的「天下圍中」的圍堵之下製造突破口,可以獲取地緣戰略空間。所以近期日本與美中兩國將會保持正三角形的關係,以確保東奧如期如質的舉行,並獲取最大戰略利益;而在奧運後,日中將會持續維持「圍堵中保持接觸,對抗中不失對話」的競合關係。
延伸閱讀
東京奧運與印太區域安全/西方國家支持東奧象徵戰勝病毒 並凸顯自由印太重要性
東京奧運與日本政治版圖發展/盼藉奧運再創光榮 成敗對安倍都有利
內部政經壓力與外交國際競合 日本就算人民反對也得辦東奧
感同身受!學者:日本對台愈來愈友善 就是中國造成的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央廣新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