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疫共存的東奧 競技外的政治商業紛擾

239
日本東京確診人數攀升,為了防堵病毒在奧運擴散,2020東京奧運不開放觀眾採閉門比賽。27日在東京水上運動中心舉辦的游泳賽事,因無觀眾,現場空蕩蕩。 (圖:中央社)

日本東京奧運在疫情下展開熱烈競賽,兩岸都派員參賽,卻出現有陸媒轉播大會開幕式時,在台灣選手進場時切掉畫面的動作。學者感嘆「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幾乎不可能,但欣見倡議和平的奧運賽中有難民出賽與性別平權。

原定2020年舉辧的第32屆東京奧運會因COVID-19疫情延期至今年登場,205個國家地區參賽,7月23日至8月8日展開33個競賽種類,339種競賽運動。

中華奧運代表團本屆共有68位選手角逐競賽,參與18項運動項目,而有5個在世界排名第一的選手與各國好手一較高下,為歷屆之最。中國體育代表團則派出超過400位選手參加,當中有138人曾參加歷屆奧運。

中國大內宣 小動作適得其反

東京奧運開幕式23日直播中,中國負責轉播平台之一的騰訊視頻在排序104隊的中華隊進場時切換畫面,插播脫口秀20分鐘,導致收看轉播的網友無法觀看排序108入場的中國隊的畫面。

陸媒這樣的處理動作引發熱議,清華大學運動事業及政策中心主任黃煜教授接受央廣「兩岸ING」節目專訪時語帶遺憾表示,國際奧會致力促成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但幾乎不可能。

談及中華代表隊開幕出場順序在中國隊之前,且日本放送協會(NHK)及南韓MBC電視台轉播時用台灣稱呼中華隊的看法,他指出,國際奧會規定出場順序,可從英文排序,也可從主辦國家的語言文字排序決定,過去因妥協於政治因素,都是取「Taipei」,就會排在「China」後面。而這次包括NHK、南韓電視台等熟悉中華民國國情等國,認為台灣就是台灣。而「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僅是在國際奧會的會籍,為1981年使用的名稱,因兩岸有錯綜複雜的政治關係,雖不滿意,但可讓我們的選手參加國際奧會、亞洲運動會,及世界大學運動會等國際競賽,站在世界舞台,和其他運動選手一較高下。

疫情下的東奧 未能擺脫的商業考量

這次是東京繼1964年睽違56年後再次主辦夏季奧運,也是日本第4次舉辦奧運會、以及第6次獲得奧運會主辦權。不過,由於1年多來疫情反反覆覆,東京7月發布「緊急事態宣言」直至8月22日,且已有參加東奧選手及相關人員確診,閉門開幕的東奧場外出現不滿的抗議聲浪。

黃煜說,與疫共存的東奧透出些許感傷,有選手因考量染疫風險未參賽,也有集結世界各地流亡與異議人士組成的無國界運動員代表隊—奧運難民隊(EOR)。出現兩極化。

他也指出,觀察3個月來,媒體報導民調顯示半數日本民眾對疫情下舉辧奧運的確打上問號,但決定權不在主辦方,而是國際奧會。歐美、澳洲等國即便疫情嚴重,仍高度重視舉辧奧運,也獲G7支持,不無商業考量,因從1984年洛衫磯奧運開發商業模式後,國際奧會必須滿足媒體轉播的電視台,及14家上億美元的贊助商。而如何履行合約不會造成跳票,對國際奧會能否生存是場保衛戰,影響層面廣泛。所以寧可舉辧規模不大也要辧完,是否辧好則是另一回事。

源於古希臘城邦間較勁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現在也已經成為全世界和平與友誼的象徵,且愈益重視性別、平權。黃煜觀察,大會開幕進場兩位掌旗手,由一男一女擔綱,同時參加這次奧運的女性人數佔總數的49%,彰顯對人類議題的重視。

詳細訪談內容,請收聽7月26日播出的兩岸ING」節目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黃金鳳
央廣新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