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在競選總統時曾提出職業災害保險制度單獨立法政見,但至今行政部門仍未有實際行動。一本由公衛學界與社運團體成員共同合作撰寫的「職災之後:補償的意義、困境與出路」專書在今天(22日)發表,希望引發社會更多關注與公共討論,並促使立法院儘速立法,保障職災者的權益,建立更健康的勞雇關係。
長期關注台灣勞工職業安全議題的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鄭雅文,帶領相關研究團隊及社運團體,針對台灣職業災害相關議題、政策進行深入探討,寫成「職災之後:補償的意義、困境與出路」專書,並於22日舉行新書發表會。
新書中揭露了台灣職業災害的面貌,勞工在發生職災後遇到的困境,以及現行政府制度的不足;研究團隊同時以日本、德國為例,提出明確改革方向,提供政府借鏡與研議立法時參考。
鄭雅文指出,台灣現行制度有很多機制可協助職災者爭取權益,但仔細研究後發現,相關制度漏洞相當多,多部法律之間彼此有很多衝突,政府部門之間,職災醫學認定過程同樣面臨混亂的體系,這些現況都讓職災者在爭取公平正義補償時,曠日廢時且無所適從。此外,國外先進國家例子也顯示,有完善的社會保險法,可分攤雇主的責任,也讓職災勞工受到保障,有助於勞雇關係改善。
鄭雅文強調,他們在書中提出明確的法律改革,希望政府整合相關法規,也希望引發社會討論與共識,促使立法院儘速完成「職業災害保險法」單獨立法。鄭雅文:『(原音)單獨立法的意義就在於整合現在有關補償相關的一些制度,分散在很多不同法律現在的現況,所我們希望整合在獨立、單獨的一個獨立單獨的法律裡面,在很多機制上有一個比較清楚,比較一制性的一種規範,這對於勞雇雙方都有利,另外一個重點就是希望職災之後不要有勞雇衝突。』
應邀出席新書發表會的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表示,行政部門、執政黨委員計畫提出「職業災害保險法」,他希望未來草案送到立院討論時,能有更充分的溝通,納入社會各界意見,在強化職災補償相關制度、通報的機制,簡化相關職業災害認定的程序上,有更周延的立法,讓職災者有真正的保障。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江昭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