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動物舍採取乾淨區與汙染區分流之雙迴廊設計,物資進出為單一動線,可有效阻絕病原交叉汙染。(家衛所提供)
過去製造動物疫苗多是用細菌抗原,如今基因重組的動物疫苗產品愈來愈多。為了和國際接軌,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動物用藥品檢定分所,建置了基因改造產品動物舍,以負壓隔離方式進行動物試驗,地點就座落於苗栗竹南鎮,也是全台唯一經過中央主管機關認可的基因改造動物用生物藥品新藥試驗機構。
「負壓隔離」近期因為肺炎疫情,讓民眾相當關注。但即使在製造動物疫苗時,也需要使用到「負壓隔離」的環境。
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分所長張家禎指出,過去傳統的動物疫苗,多是用抗原的方式,也就是讓病毒或細菌表現出它的抗原蛋白,當注射至動物體內後,就會產生抗體。不過,近7、8年來,不管是國內製造或是國外進口的疫苗,大多使用基因重組。由於疫苗在基因重組下,風險較難預估,因此就必須使用到「負壓隔離」的方式進行實驗,確保病毒或細菌不會外流。張家禎說:『(原音)負壓的大氣壓力是比我們動物舍的壓力還要大的,所以空氣是從外面流動到我們的動物舍,確保我們動物舍裡面,就算是這些產品有不好的情況,我們還能夠把它控制在實驗室裡面,不會流到外面去。』
為了讓國內研發的基因重組疫苗能夠安全的用於動物實驗,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動物用藥品檢定分所於2007年建置了「基因改造產品動物舍」,地點就在苗栗縣的竹南鎮。在這裡,可以依照試驗單位的需求,提供豬、牛、羊、雞、鴨、鼠等多種動物對應的試驗空間。實驗動物管控原則為統進統出,一間飼育室每次只養同一批的同一種動物,試驗結束後一律人道犧牲,滅菌後才運出設施。
目前在此實驗室實驗後,並成功取得農委會防檢局核准上市的基因重組疫苗有數十種,像是家禽大腸桿菌不活化疫苗、猪萎縮性鼻炎不活化疫苗、猪瘟不活化疫苗等。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陳林幸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