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圖:江麗華 攝)

台灣本土疫情大爆發,單日確診破百例,台北巿、新北市緊急進入三級警戒,外界憂心原先看好的經濟表現恐由盛轉衰。台經院學者今天(16日)指出,內需導向商業服務業首當其衝,不過部分業別已擁抱數位科技,多少能抵減部分衝擊:至於製造業包括電子、資通訊等出口主力產業以及傳產,聚落都不在雙北,且科技業去年多已有相關因應,影響有限,而傳產自動化程度能否抵擋疫情衝擊則有待觀察。整體而言,學者認為,台灣人團結力大、多願意配合防疫,應可守住疫情,不至於引發經濟崩盤。

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在台灣再度引爆,15日全台單日確診180名本土個案,雙北疫情警戒升至第三級,其他縣市則維持第二級或進入準第三級,不但引起民眾恐慌心理大搶物資,也讓外界憂心未來經濟發展恐由盛轉衰。

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指出,疫情升溫使防疫升級,零售、餐飲、娛樂、觀光等內需導向業別和去年一樣是首當其衝,儘管有些業別導入數位平台、外送等方式,衍生新需求,但僅能抵銷部分衝擊,整體內需表現仍可能因此衰退。

不過,邱達生指出,推升台灣經濟表現的主力是出口,而佔出口比重重中之重的是電子及資通訊,兩業別在第一季外銷訂單接單暢旺,雖然現在雙北進入三級警戒,但應不至於影響到這兩業別出口,因為雙北並非電子、資通訊產業重鎮,且高科技業多半早有準備,可說是「趕在時代尖端」。他說:『(原音)他們的相關生產已經有因應去年以來的疫情的可能,比如說他程度上的自動化,然後在生產製造過程會有防疫措施等等,所以說這部分因為疫情導致我們出口主力的生產、製造,還有出口受到影響,這個我覺得是一個比較大的假設。』

另外,迎來復甦的傳統產業在首季接單也是表現亮眼,邱達生指出,多項重要傳產重鎮也不在雙北,後續若疫情升溫,這些傳產能否維持出口不受影響,關鍵同樣在產線自動化程度,仍有待觀察。

邱達生認為,儘管防疫等級升至第三級,台灣經濟仍不至於全面性崩盤,因為台灣人比較團結,相較於其他國家民眾,是更願意配合國家防疫政策,應可守住疫情不再惡化。

延伸閱讀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謝佳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