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當代藝術館推出「港台錄像對話1980s-90s」特展,展出17位港台藝術家錄像作品,當年如何以錄像藝術形式,見證紀錄歷史。(江昭倫攝)


1980年代初期,錄像藝術同時在台灣與香港出現,兩地藝術家不約而同透過錄像藝術,介入當時包括1989年天安門事件在內等重大政治社會議題,這些珍貴且具批判的錄像作品即日起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為當代民眾帶來重新省思歷史的契機。

在台北MOCA Studio實驗展場內,一台台老舊的電視機放映著過去2、30年前新聞畫面,還有大量關於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國內外相關影像,這是由策展人林木材與孫松榮及香港錄像團體「錄映太奇」共同策展的「不只是歷史文件:港台錄像對話1980s-90s」特展,回顧陳界仁、袁廣鳴等17位港台藝術家當年如何透過錄像藝術回應重大歷史事件。
策展人孫松榮指出,整個展覽主要觸及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1987年台灣解嚴、1989年天安門事件、1997香港政權移交中國4個重要的時間軸。其中1984年由香港藝術家榮念曾和沈聖德創作的「錄像桌子」,就是針對當時「中英聯合聲明」,中國將收回香港主權的重大歷史事件即時回應,以地圖時鐘往左走或往右走為概念,反應了香港人對未來不確定的焦慮感。
另外,台灣藝術家鄭淑麗的「Making News, Making History」作品,透過五頻裝置放映外媒CNN、大陸中央電視台以及她拿著當時由大陸導演陳凱歌交給她的V8攝影機進入天安門事件發生現場的實際場景,從「媒體」角度思索1989年六四天安門民運的真相為何?孫松榮:『(原音)520就北京市開始戒嚴之後,她就進入到北京市,像剛木材講的,她就每天騎著腳踏車去拍她跟學生、人民跟家長,甚至是軍隊日常性的影像這樣,所以這裡面就是她的素材,這個素材就是她後來在89年帶回美國重新剪接,這裡就是她去錄製當時的中央台CCTV官方的觀點這樣,所以官方跟民間或是跟她自己的觀點。』
在同一時期的前後,台灣方面宣布解嚴,但黨政軍仍控制媒體,又碰上天安門事件,藝術家王俊傑和台灣黨外媒體「綠色小組」也有意識的以錄像作為抵抗威權主流媒介,諷刺當時的政權,如今看來,都相當前衛,為時代留下批判紀錄。
配合展覽,台北當代藝術館也將於5月5日舉辦兩場論壇,邀請這些參展的港台重要錄像藝術家齊聚一堂,探討港台錄像藝術發展的異同以及紀實影像的可能性,希望為民眾打開不一樣的觀看視野。

延伸閱讀: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江昭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