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Hu Yaobang) (AFP)

1989年4月15日,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因心臟病猝逝,大量北京市民與大學生為其舉辦悼念活動。其後,有數以十萬計的學生和工人佔領天安門廣場進行示威,抗議活動席捲中國全國,演變成中國現代歷史上最大的抗議浪潮。然而,持續六周的抗議最終在6月4日,以當局血腥鎮壓而收場。

時至今日,雖然中國社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當局對於這場民主運動仍諱莫如深,原先在1980年代提出的政治改革也由此停滯。

30年前的春天究竟發生了什麼?胡耀邦的逝世如何逐步發酵成一場波及中國全國的抗議活動?

1989年4月15日,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因心臟病猝逝,大量北京市民與大學生為其舉辦悼念活動。(AFP)

以下,是這場運動的關鍵點。

1989「六四」大事記

胡耀邦去世

4月15日

73歲的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因心臟病去世。很多大學生和市民開始在天安門廣場聚集,表達對他的懷念和對中國改革緩慢的不滿。

胡耀邦被視為中共改革派領導人物,在自由派知識分子和學生中受到歡迎,但他在1987年被迫辭職。

示威活動蔓延

4月17日至21日

17日,隨著悼念活動的發酵,北京集會人數激增至數千人。北大和人民大學等院校學生在人民大會堂前靜坐示威,並向人大常委會遞交請願信,要求重新評價胡耀邦,呼籲政府加快民主改革步伐。抗議逐漸蔓延到全國多個城市。

19日,學生和群眾聚集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所在地中南海的正門——新華門前靜坐抗議。北京市委派人大代表接收靜坐群眾的請願信。

胡耀邦葬禮

4月22日

北京當局為胡耀邦舉行國葬儀式。有學生突破天安門廣場的封鎖線,要求提交請願書,與時任中國總理李鵬見面,但遭到拒絕。

在陝西西安、湖南長沙等地也爆發大規模抗議,並伴隨一些騷亂。

1989年4月22日,胡耀邦過世激起中國大學生的民主抗議行動。(美聯社/達志影像)

學生自治組織成立

4月23日

北京20餘所高校學生宣佈成立臨時學聯,開始發起無限期罷課,反對政府的新聞封鎖。

官媒發表強硬社論

4月26日

中國共產黨官方報紙《人民日報》以《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為題,發表社論文章,指責有「極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學生製造混亂,正式將此次學生運動定性為「一場動亂」和「一場有計劃的陰謀」。

該社論被認為是受黨內保守派要求發出,這激怒了抗議學生,使得更多人加入示威活動。

學生提出對話要求

4月27日至29日

在社論發表次日,眾多高等學校的大學生上街遊行。28日,「臨時學聯」重組成「北京高校學生自治聯合會」,由吾爾開希擔任主席。其提出「三點要求」和「七條對話」內容,包括要求當局「公開承認學聯為合法組織」、 「徹底否認四二六社論」等。

29日,中國國務院新聞發言人袁木等官員與北京16所高校的45名學生舉行公開對話。但當天下午,王丹和吾爾開希等「高自聯」領袖召開中外記者會,宣佈對袁木等人與學生的對話「不予承認」。

趙紫陽發表溫和演講

5月3日至4日

在「五四」運動70週年前夕,更多的學生加入抗議活動。同為改革派領導人的時任中共總書記趙紫陽主張與學生展開對話。他兩次發表同情示威學生和民眾的演講,稱學生關切政府官員貪腐的問題是「正當的」。

4日,「北高聯」宣佈《新五四宣言》,呼籲推廣民主政體。上海、南京和廣州等地學生也遊行上街,呼籲政府與學生對話。

絕食抗議

5月13日

雖然局勢得以緩和,但王丹、柴玲和吾爾開希等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學生領袖,要求採取更激進的作法來繼續抗議。

在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訪中前兩天,以柴玲為首的數百名學生在天安門廣場開始無限期絕食抗議。

天安門事件的學生領袖王丹。(美聯社/達志影像)

尷尬的訪問

5月15日至16日

戈巴契夫抵達北京參加中蘇交惡以來的首次中蘇首腦會晤。他的訪問目的在正式結束中國和前蘇聯持續近30年的對抗關係。然而由於天安門廣場被學生佔據,北京改在首都機場為其舉行歡迎儀式,這被視為讓中國政府顏面無光。

趙紫陽會見戈巴契夫後對國際媒體透露,一切重要問題「皆需要(鄧小平)掌舵」,首次向外界肯定鄧小平在黨內的影響力。

李鵬與學生代表對話

5月18日

被視為強硬派的時任總理李鵬,18日在人民大會堂與王丹、吾爾開希等學生代表見面。李鵬提出學生應立刻結束絕食並撤離廣場,但學生代表要求當局改變《人民日報》社論的定性,肯定學生運動是「民主愛國運動」。雙方不歡而散。

趙紫陽安撫學生

5月19日

趙紫陽19日凌晨前往天安門廣場看望學生,並用擴音器呼籲學生結束絕食。與他同行的還有後來成為中國總理的溫家寶。

他對抗議人群說:「我們來了,但太晚了」。 這是趙紫陽最後一次公開露面。

1989年5月19日,當時的中共總書記趙紫陽到天安門廣場,與絕食的學生對話。(美聯社/達志影像)

宣佈戒嚴

5月20日

北京當局宣佈戒嚴,大量軍隊被要求進駐北京市中心。然而,軍車隊伍遭到大量群眾包圍,人們在街上設置路障。

緊張局勢加劇

5月24日至6月1日

在接下來的一週,示威活動繼續進行。學生中逐漸出現繼續佔領廣場和從廣場撤離的觀點分歧。

中國最高層則在醖釀透過軍事行動,徹底驅散示威者,結束北京的混亂局面。

「廣場四君子」發佈《六二絕食宣言》

6月2日

北京師範大學教師劉曉波、台灣知名歌手侯德建等四人在天安門廣場為聲援學生民主運動發起絕食。

同日,中共高層批准了用武力鎮壓「反革命暴動」的決定。

喋血之夜

6月3日

當日傍晚,大量解放軍士兵乘坐坦克及裝甲車,開始向北京市中心移動。人們湧上街頭在通往天安門廣場的道路上設置路障,試圖阻擋。在衝突中,有軍隊向示威群眾開槍,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不過,也有士兵遭到攻擊身亡的記錄。

凌晨時分,有報導指出,軍隊使用機槍向不願撤離的學生掃射,隨後開始清理廣場。

中國「六四天安門事件」在北京長安街上出現了一名隻身抵擋坦克前進的示威青年「坦克人」。(美聯社/達志影像)

清場之後

6月4日

在經歷了血腥夜晚後,天安門廣場被清理乾淨。6月4日白天,北京有零星槍聲傳出。由於後來中國官方對該事件諱莫如深,究竟有多少人死於當晚的清場行動至今不明。

清場行動之後,中國多個城市及香港、澳門等地隨即爆發大規模聲援抗議。

1989年6月4日,中國軍隊坦克車開進天安門廣場,造成許多平民傷亡。(美聯社/達志影像)

中國政府發佈「通緝令」

6月13日

中國政府通緝以「北高聯」為首的21名民運領袖。香港民間展開被稱為「黃雀行動」的營救行動,吾爾開希、柴玲、封從德等陸續經香港流亡海外。

六四事件之後,中國官方將其定性為「反革命暴亂」,並因此對參與學運的人士進行抓捕和打壓。很多學生領袖逃往西方國家。

中國政府的鎮壓行為遭到世界多國的批評,歐盟與美國決定針對中國實施武器禁運。

三十年來,「八九」或「六四」成為中國政治中最敏感的字眼。中國當局嚴格控制媒體,教科書沒有任何相關的資訊。每逢紀念日,當時死傷人數眾多的北京木樨地地鐵站,甚至會採取關站措施。

(本文轉載自BBC中文網)

新聞引據:、BBC中文網
撰稿編輯:鍾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