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氏集團決定留在俄羅斯 民主黨參議員痛批

295
美國第二大私營企業、能源巨頭科氏工業集團(Koch Industries) (臉書)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數百家美國大企業已相繼宣布退出或縮小在俄羅斯的營運,但美國第二大私營企業、能源巨頭科氏工業集團(Koch Industries)仍決定繼續留在俄羅斯。對此,民主黨兩位首席參議員提出批評。

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和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魏登(Ron Wyden)發表聲明指出,「科氏集團非常可恥,繼續在蒲亭的俄羅斯做生意,把利潤放在捍衛民主之前」。

科氏集團一直是共和黨候選人和保守派遊說團體的重要金主。科氏集團堅持繼續在俄羅斯的營運,理由是關切逾600名在俄羅斯員工的安全和生計。

科氏集團總裁羅伯森(Dave Robertson)表示,「我們不會背離在那裡的員工,或將這些製造設施移交給俄羅斯政府,使其能營運並從中受益」。

羅伯森說,「這麼做,只會讓我們的員工陷入更大的風險,弊大於利」。

羅伯森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可怕且可惡的侵略,並表示科氏工業集團遵守正在實施的制裁和法律。

根據耶魯大學管理學院(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教授索南菲爾德(Jeffrey Sonnenfeld)所編輯的清單,科氏集團是僅有的27家「無視要求」,拒絕退出或縮減在俄羅斯業務規模的西方企業之一。在索南菲爾德的紀錄中,已有400多家企業退出或縮小業務規模,包括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麥當勞(McDonald's)和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等。

在「財星」雜誌(Fortune)的一篇專欄文章中,索南菲爾德讚揚懲罰俄羅斯的「勇敢」執行長。

文章中指出,「當我們看到成千上萬無辜平民被屠殺時,經濟封鎖肯定比炸彈和子彈好」。文章並把留在俄羅斯的企業,比作在二戰中與希特勒政權打交道的企業。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楊明娟
央廣新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