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白宮7月11日透露伊朗將儘快向俄羅斯提供多達數百架無人機,支援莫斯科對烏克蘭發動的侵略戰爭,伊朗在過去20年間致力發展無人機技術,已獲得長足發展,此時投入烏克蘭衝突,對德黑蘭宿敵以色列與沙烏地阿拉伯等波斯灣國家而言,將是促使他們團結共抗德黑蘭威脅的契機。
華府傳遞政治訊息 籲盟邦共抗伊朗與俄國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7月11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伊朗準備運送「數百架」軍用無人機給俄羅斯,其中包括具備可攜帶武器的攻擊無人機,以幫助莫斯科繼續在烏克蘭的侵略戰爭。
在蘇利文透露這項訊息之際,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7月13日展開上任後,首度的中東訪問行程。對此,美國軍事網站「防務快報」(Breaking Defense)7月12日的文章分析,認為這是華府可能要傳達某種政治方面的訊息,希望藉此對拜登的以色列與沙烏地阿拉伯之行施加壓力,讓這些美國在中東的忠實盟邦在共同對抗伊朗之餘,也對莫斯科採取更為強硬的路線。
此外,華府公開宣布德黑蘭要提供無人機給俄國,也可以讓中東國家聚焦於伊朗的無人機計劃。
伊朗不僅對宿敵以色列發動無人機攻擊,也將無人機和飛彈提供給其支持的葉門什葉派叛軍青年運動(Houthi),對中東地區帶來進一步威脅。
正因為青年運動使用伊朗的無人機和飛彈攻擊沙烏地油田設施,促使以色列與中東國家之間的關係發生驚人的變化,例如以色列上個月宣布組織一個空軍聯防系統,預計將包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和沙烏地阿拉伯。
「防務快報」引述國防消息人士指出,以色列和沙烏地磋商設置的防空系統,將是不需要獲得華府出口批准的設備,其中包括以色列航太工業公司(IAI)「巴拉克」(BARAK)防空系統和拉斐爾(Rafael)製造的SPYDER防空飛彈系統。
伊朗無人機技術與日俱增 恐威脅中東安全平衡
再者 ,過去20年以來,伊朗的無人機研發技術突飛猛進,並且經常以無人機作為偷襲敵人的利器,因此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指出,無人機正迅速成為伊朗偏愛的不對稱戰爭武器,令其敵人感到不安,並有可能改變中東地區的軍力平衡。
以色列無人機與航太專家殷巴爾(Tal Inbar)告訴「防務快報」,儘管德黑蘭長期以來,因為發展核計劃而遭到國際社會制裁,但是如今伊朗已經能夠製造多種不同類型的軍用無人機,包括可攜帶武裝系統的無人機。
不過,以色列消息人士指出,伊朗發展無人機技術主要依靠被擊落的美國和以色列無人機,進行「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製造,例如美國的RQ-170「哨兵」(RQ-170 Sentinel)無人偵察機,就是伊朗仿製的對象之一。
烏戰蒙受重大損失 尋求伊朗援助符合俄國利益
另一方面,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在透露俄國向伊朗尋求無人機援助的同時,也指美國收到的訊息支持了一種看法,就是俄國軍隊已在烏克蘭戰爭遭受重大損失,為維持武器裝備補給面臨壓力。
在美國和盟國向烏克蘭軍隊提供遠程精確打擊武器,例如海馬士(Himars)先進多管火箭系統之後,俄國軍隊在最近的戰事中遭受重大損失,特別是彈藥庫和指揮所遭遇襲擊。
因此,俄國在戰爭中損失大量武器裝備,向擁有更高無人機技術和生產力,並且也是友好國家的伊朗尋求幫助,符合莫斯科的利益。德黑蘭方面也認為,這是對促進俄國關係的良好「投資」,可能有利於伊朗未來在敘利亞的行動。
伊朗國際電視台(Iran International)7月13日引述美國智庫海軍分析研究中心(Center for Naval Analysis , CNA)的軍事分析師班迪特(Samuel Bendett)指出:「俄羅斯選擇伊朗作為無人機的來源是合乎邏輯的,因為在過去20年或更長時間裡,伊朗一直在鑽研發展其無人機作戰力量。他們的無人機比俄羅斯的無人機戰鬥力更強。」
班迪特表示,伊朗的無人機可以非常有效地打擊烏克蘭的發電站、煉油廠和其他關鍵基礎設施。
伊朗援俄國無人機 恐致更多烏克蘭人民死亡
此外,雖然華府在提及伊朗向俄國提供無人機時,並未透露伊朗提供的無人機型式,但是分析指出,俄國可能傾向尋求德黑蘭製造的自殺式與攻擊無人機。
美國新聞網站「Politico」7月11日報導,美國智庫海軍分析中心俄羅斯研究計畫主任考夫曼(Michael Kofman)指出,「俄羅斯軍隊可能對於伊朗的滯空型彈藥(loitering munition,亦稱自殺式無人機),或是戰鬥無人機感興趣,這也是伊朗擁有更強能力的領域之一」。
其次,德黑蘭計劃以無人機援助俄羅斯,令烏克蘭感到震驚。烏克蘭國會議員克拉查克(Yevheniia Kravchuk)7月12日告訴伊朗國際電視台,德黑蘭的決定將導致更多烏克蘭平民死亡。
伊朗提供俄國無人機,援助莫斯科的侵略戰爭,不僅對烏克蘭人民是一項壞消息,對以色列和波斯灣國家而言,也是他們攜手合作共抗德黑蘭威脅的時刻。#以上專題是由張子清撰稿、海青青播報,謝謝各位的收聽#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張子清
央廣新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