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港來台定居並取得台灣身分證的資深音樂人潘源良,今天(5日)在台北國際書展暢談「二創人生」,他說,「二創」不只在音樂,也可能是「人生」的主題,香港人從2012年到2019年歷經最大的「霸凌悲劇」,無論選擇出走,還是留在香港,都必須二創自己的生活。他也提到,身為從香港過來二創的台灣公民,看見立法院正在「多數霸凌少數」,這不能接受,必須站出來罷免這些立委。
二創歌曲 也二創人生
擅長為歌曲「二創」填詞的音樂人潘源良5日在台北國際書展主講「二創人生:從香港出發」,潘源良笑說,他在60歲離開香港,現在66歲,在書展以一個台灣人的身分來講這個主題,分享二創自己生命的地方。
潘源良2019年在香港舉辦二創演唱會,他表示,所謂二創,通常是指透過創新或搞笑等方式改編音樂作品,但其實二創也會是人生的一個主題。潘源良:『(原音)我們都從香港過來台灣,就等於是二創了,或是留在香港其實也必須要二創他們的人生、他們的生活,去面對很多很大的改變,所以後來我就發現,這個才叫做「二創人生」。』
他說,有些人會將出走視為「離散」,但如果以「二創」來詮釋,可能更積極一點,就是用生命來重新創作。
港人家庭出走5年 孩子長大問「香港人是什麼?」
潘源良觀察,香港人在2012年到2019年歷經了各式各樣的霸凌悲劇,包括肢體霸凌、語言霸凌、情感霸凌、制度霸凌等,為什麼想以霸凌來形容這一切?因為很多港人帶著孩子在2019年之後離開香港,到現在5年多了,他們的孩子開始會問爸爸、媽媽,「香港人怎麼了?香港人是什麼?」所以用霸凌來講香港發生的事情,孩子最能理解。
潘源良:『(原音)語言霸凌有很多的例子,就是我可以講,但你不能講這些東西;制度的霸凌,原來制度是這樣子,他們出來要把這個搞垮了,然後要改了,他們答應過的,他們不算數了,我相信孩子都很清楚霸凌的事件,如果在學校裡面發生,他們可以告訴老師、告訴校長,但是如果你的老師都站在霸凌的那一方,這時候,孩子應該就會明白,我可能要離開這個學校去另一個學校,要二創我的學業,因為這個霸凌的悲劇,讓我們的孩子知道有這麼一段慘痛的歷史。』
至於香港人是什麼?怎樣才是香港人?潘源良給了定義,他說,不論來自何方,真正為香港付出了努力、關懷,甚至生命的,他們都應該可以稱自己為香港人。潘源良:『(原音)你會說這個可能非常主觀,你說你是香港人就是香港人呀?主觀無所謂,反正像林鄭月娥她也說,她自己是香港人而且是香港人的代表啊!但是歷史可以看出來,往後你也可以看出來這個人她香港人的成分有多少?』
潘源良希望,所謂的「香港人」講的是一個光譜,為香港付出了生命和自由等重大代價的人,可視為「100分」,在光譜的一端,而另一端到「0分」,他們也是香港人,只是他們可能把香港出賣了。他覺得,在海外的香港家長可以和孩子以光譜做為比擬,共同討論「你認為這是幾多分的香港人」,除了可以開拓孩子的思考力,也能回過頭期許自己想成為多少分的香港人。
要先治療創傷 才能成功二創
那麼該如何二創自己的人生?潘源良提醒海內外港人,必須知道自己受傷了,孩子也可能受傷了,所以需要先療傷,再抉擇要怎麼二創生活,一步步把這些事情釐清,邁向更好的方向,這才是二創。
潘源良:『(原音)不然的話,因為「創」這個字,中文很奇怪,創可以是開創、可以是創造,但是「創」也可以是創傷,也可以是受創,所以我們二創的時候,必須要有一個比較積極、比較主觀的信念,就是把這個東西弄好,做更好的方向,這個是我希望每一個香港人二創人生的時候,有這樣一個想法。』
打開二創人生,潘源良呼籲,平時一定要保重自己,並致力表達想法,哪怕只是寫個臉書,也可以把自身感受和批評寫出來,同時,要為國際、為地球的環境盡心力,如果身邊有一些和香港有關的元件,即便只是一個玩具的「碎片」,都可以傳承給下一代,觸發他們的生命和想法。
他也談到公共參與在二創人生的重要性,並指出台灣國會現在朝小野大,卻演變成「霸凌」事件,台灣的公民們必須當心。潘源良:『(原音)我作為一個從香港二創到台灣過來的公民,我必須要講,香港只能示範一次,這種霸凌我們不能接受,我們必須要有所行動,讓更多的人知道這樣的霸凌不對的,我們要把這樣霸凌的立委拉下來,把他們罷免,所以現在有罷免潮。』
講座尾聲,潘源良獻上最新的二創曲《普世公民》,改編自貝多芬的《快樂頌》,並在書展現場和觀眾高歌同樂,最後一句唱出「願重視每分真美與善,你我同是自由人」。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陳國維
央廣新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