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撤離俄羅斯 西方企業仍在權衡利弊

85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經超過1年,但許多西方企業對於是否退出俄國仍在權衡利弊。圖為俄羅斯克里姆林宮。(Pixabay)

俄羅斯發動對烏克蘭的戰爭至今已18個月,許多仍在俄羅斯的西方企業,究竟是該繼續留下來或現在離開,仍在權衡利弊。

退出俄羅斯 衝擊財務

根據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的統計,大約有100個來自七國集團(G7)的企業,仍在俄羅斯經營,但數字似乎正在下降。

專門研究俄羅斯的經濟學家維庫伊(Julien Vercueil)表示,「我們繼續看到西方企業在俄羅斯領土活動減少的趨勢」。

面對「日益艱難的環境」,美國披薩連鎖店達美樂(Domino)決定認輸,在8月21日宣佈結束在俄羅斯的業務,關閉在俄羅斯全國142家店。

維庫伊指出,「戰爭正為在俄羅斯的外國企業創造不利條件,無論他們決定做什麼…如果他們退出俄羅斯,特別是如果匆忙決定,這些公司可能會損失很多,但這將是一勞永逸」。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對600家歐洲跨國公司年度帳目的分析,「在出售、關閉或減少在俄羅斯經營規模後,他們總共損失了至少1,000億歐元(1,080億美元)」。

舉例來說,法國汽車製造商雷諾(Renault)在2022年5月退出其主要市場之一的俄羅斯時,損失了22億歐元。

但損失最大的是石油巨擘。英國石油公司(BP)是2022年2月烏克蘭戰爭爆發後不久,最早完全撤出俄羅斯的公司之一,估計受到的衝擊超過220億歐元。

形象不佳 恐面臨抵制

維庫伊指出,但另一方面,繼續在俄羅斯經營,會使這些西方企業面臨「巨大的聲譽成本」。

他說,烏克蘭人,特別是備受矚目的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直言不諱的批評這些企業,「透過在俄羅斯領土上賺取的利潤,為俄羅斯戰爭提供資金」。

仍留在俄羅斯的食品、農業和經銷巨擘,最常成為攻擊目標。

法國連鎖超市歐尚集團(Auchan)就是一個例子。

烏克蘭在8月30日表示,一枚俄羅斯飛彈的碎片落在基輔的歐尚購物中心,呼籲該公司結束在俄羅斯的業務。

烏克蘭國防部指出,「犬儒主義、受虐狂還是愚蠢?退出俄羅斯:這筆錢太血腥了」。

許多留在俄羅斯的西方企業表示,他們是為了確保員工的生計,並防止他們的業務落入俄羅斯官員手中。

但這些論點並沒有說服所有人。

這些公司解釋,留下來是基於人道主義。但耶魯大學專門研究企業社會責任的教授索南菲爾德(Jeffrey Sonnenfeld)批評,「這是一個謊言」。

索南菲爾德編製了一份離開或留在俄羅斯的西方公司名單。在他看來,這些主要集團不僅有助於維持俄羅斯經濟的運轉,而且還透過讓消費者放心,從而對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製造有利條件。

在某些情況下,留在俄羅斯的企業成為抵制的目標。

法律不確定性 存在遭接管風險

斯堪地那維亞國家(Scandinavian)的一些組織,正抵制美國億滋國際集團(Mondelez International),因為這個生產奧利歐(Oreo)和三角巧克力(Toblerone)等零食的集團,仍繼續留在俄羅斯。

SAS航空公司,挪威足球協會和瑞典軍方,都抵制其產品。

繼續在俄羅斯經營的公司,也面臨著企業及其利潤被沒收的威脅。

維庫伊指出,「當現在的法律環境是公開以專斷和國家掠奪,損害外國利益為特徵時,留下來是危險的」。

公司法的專門律師特奇金(Vladimir Tchikine)告訴法新社,根據一項法令,俄羅斯可以暫時接管被認為「不友好」國家的公司。

最近幾個月,法國食品大廠達能(Danone)和丹麥啤酒商嘉士伯集團(Carlsberg),就感受到這種報復政策的力量。

當這兩家企業正在出售其俄羅斯業務時,俄羅斯政府單方面接管他們在該國的資產,讓他們感到錯愕。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楊明娟
央廣新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