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在2022年2月發動對烏克蘭的戰爭,中國雖然曾提出所謂的和平計畫,但至今拒絕譴責俄羅斯的侵略行動。中國事實上是可以對俄羅斯產生影響的,但卻幾乎沒有任何做為。隨著戰爭將進入第三年,中國真的希望和平嗎,這個疑問再度浮現。
中國從混亂國際市場中受益
俄羅斯入侵將進入第三年,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正持續努力,希望在日益嚴重的戰爭疲勞中,確保國際繼續提供外交和軍事支援。
2024年是全球大選年,各國的選舉結果可能會改變地緣政治版圖,就像斯洛伐克在2023年大選後,放棄了之前對烏克蘭的支持一樣。
烏克蘭漢學家協會(Ukrainian Association of Sinologists)主席戈洛德(Vita Golod),最近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撰文指出,中國正在觀察這些進程,一方面樹立締造和平的形象,並從國際市場的混亂中受益,購買廉價的天然氣和石油,同時協助俄羅斯彌補因西方制裁而遭受的經濟損失。
202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烏克蘭做出了一些姿態。他在4月26日與澤倫斯基通話,並在5月任命外交官李輝為烏克蘭和平特使。然而,中國的官方言論並沒有改變,仍指責北約組織和美國「提供武器,並引發代理人戰爭」。李輝出席在2023年8月在吉達舉行的第二屆烏克蘭和平峰會,但拒絕參加2023年10月在馬爾他舉行的第三屆和平峰會,此後更幾乎一直神隱。
關於烏克蘭危機 中國只有華麗論述
2023年,俄羅斯和中國的關係進一步強化。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習近平的首次出訪選擇了俄羅斯;中國也幫助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擺脫政治和經濟孤立。去年10月,蒲亭出席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受到高規格的接待。
然而,烏克蘭還是認為,這種友誼是有局限性的,因為中國沒有為俄羅斯的戰爭提供致命武器援助。而從言辭上來說,中國仍然沒有公開支持烏克蘭的餘地。2023年,中國知名大學和智庫的專家發表大量關於「烏克蘭危機」的文章和論文。然而,仍無人敢將對烏克蘭的攻擊稱為戰爭。
他們的主要論述仍是:俄烏衝突正迫使各國在國際體系中選邊站、強化日美關係和聯盟、增加了俄美核子戰爭的風險、使俄羅斯與西方之間的衝突加劇。但他們都不稱俄羅斯為侵略者。除非是談論到中國的和平角色,否則也避免在烏克蘭危機的背景下提及中國。
在俄烏戰爭爆發後幾個月,習近平在博鼇亞洲論壇( Boao Forum for Asia)上宣佈全球安全倡議(Global Security Initiative, GSI),主張「尊重和維護每個國家的安全…尊重所有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從烏克蘭的角度來看,這個倡議意味著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全球領導者之一,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產生任何效果。
全球安全倡議 針對西方而非為解決危機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專家趙明昊也認為,中國對烏克蘭危機的影響是有限的。北京更希望建立一個只支援其自身安全、繁榮和主權利益的國際秩序。全球安全倡議的目的主要是在回應四方安全對話(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和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等西方聯盟,為俄羅斯創造一個空間,為中國增加戰略平衡。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需要俄羅斯在身邊,支持俄羅斯對北約組織擴張的安全關切,並強調俄羅斯在國際體系和地區層面的領導地位。
中國似乎被認為是唯一可以推動俄羅斯停止入侵的國家,並且如中國官員所宣稱的,全球安全倡議可以作為「為了世界的共同利益,而取得實際成果的工具」。在2023年10月舉行的第十屆北京香山論壇上,中國宣佈「致力於降級…並將堅持不懈為烏克蘭和平而努力」。但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表述,而不是一個解決方案。
中立立場 等同站在侵略者這一方
中國主張,和談是結束俄烏衝突的唯一途徑,中國將在雙方都準備好進行對話時,發揮調解作用。中國分析家周波認為,在兩國都無法繼續軍事行動時,和談的時機就會到來。
雖然北京堅持推動談判,但從未提出俄烏和談的確切方案。這意味著,俄羅斯將因其侵略而得到回報。由於戰爭已影響了中國經濟,習近平希望某種調停的原因之一是,實現其「確保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穩定」的目標。
戈洛德認為,有一項協定可能會為北京提供一種發揮重要作用的方式,那就是1994年中國和烏克蘭曾簽署一項聯合聲明,保證不對烏克蘭使用核武器,不參與任何可能損害對方國家主權的第三方軍事行動。然而,中國至今從未提及這項聲明,而只是主張「尊重和維護各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中國從來沒有譴責過俄羅斯,立場文件也從未提及讓俄羅斯撤軍。面對涉及獨立國家領土完整和主權的衝突,所謂的中立,實際上等於站在侵略者一邊。
#以上專題由楊明娟編輯,播報,謝謝收聽#
延伸閱讀
‧美歐援助烏達臨界?烏克蘭要自立自強
‧中國2023年與美貿易下降 與俄貿易創新高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楊明娟
央廣新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