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烏克蘭、調解中東衝突 習近平的和平大使任務目標為何?

45
專家分析,中國不參加烏克蘭和平峰會,卻積極調解加薩衝突,背後有其考量與算計。(圖:unsplash)

烏克蘭戰火和加薩戰爭不止,北京嘗試調解這兩大衝突,扮演和平使者角色,專家分析,中國不參加烏克蘭和平峰會,卻積極調解加薩衝突,背後有其考量與算計。

調解烏戰、加薩戰火 中國和平大使角色受矚

烏克蘭戰火延燒逾3年,以色列與哈瑪斯(Hamas)之間在去年10月爆發的衝突也未有止息跡象,在這兩大地緣衝突中,皆可見中國積極要扮演調解衝突各方的和平使者角色。在此背景下,專家分析,為何中國選擇缺席烏克蘭和平峰會,另一方面,積極主辦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同時呼籲加薩停火。

中國5月31日宣布,將不派代表參加6月15日至16日在瑞士舉行的烏克蘭和平峰會,理由是中方的與會條件未受到滿足,包括這項會議應受俄烏雙方認可、各方平等參與、對所有和平方案進行公平討論。

中國曾針對調解俄烏和平在去年提出「12點和平方案」,莫斯科認為這項提議可作為俄烏和談基礎,但其中未明確譴責俄羅斯侵犯烏克蘭主權,也被批評偏袒俄羅斯。

中國宣稱在烏克蘭衝突中保持中立,儘管自俄羅斯2022年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已成為維持俄羅斯戰時經濟的生命線,並持續加強雙方的戰略夥伴關係。

在北京拒絕參加這項峰會的幾天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直接點名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將延長烏克蘭戰爭。

澤倫斯基6月2日意外現身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安全對話(Shangri-La Dialogue),他在這場美中與亞太地區防長出席的會議上將炮口對準北京,並呼應美國先前的指控,表示俄羅斯軍隊受益於來自中國的零部件,俄羅斯並利用中國的影響力向各國施壓,阻止他們參加烏克蘭和平峰會。

澤倫斯基表示,「遺憾的是,像中國這樣的一個獨立大國卻淪為蒲亭手中的一項工具。」

烏戰關鍵時刻 和平峰會登場

澤倫斯基表示,有106個國家和組織將派出代表出席這項和平峰會,其中75國已確認將派出國家元首。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這場和平會議召開的時間點正逢烏克蘭於戰場上面臨關鍵時刻。BBC指出:「隨著俄羅斯軍隊最近幾週取得進展,澤倫斯基迫切需要一場大型的、激勵人心的活動,像是在瑞士舉行的這項峰會,以表明世界仍然站在烏克蘭一邊。」

曾任新加坡駐俄羅斯大使的考斯甘(Bilahari Kausikan)告訴新加坡海峽時報(Straits Times),俄羅斯和中國之所以竭力脅迫和勸阻各國參加這次會議,因為這將是「國際社會在這場戰爭的關鍵時刻,對支持烏克蘭的重要展現」。

俄國不出席 中國角色尷尬

新加坡聯合早報中國新聞資深高級記者於澤遠在該報網站評論道,北京也評估,這場會議可能成為一場「聲援烏克蘭、聲討俄羅斯的大會」,因而在俄羅斯未與會的情況下,也就順理成章拒派出代表參與。

此外,北京的這項決定也顯示中俄對彼此戰略和經濟關係的依賴。

美國已經對規避美國針對俄羅斯國防工業制裁,以及支援俄國國防工業的100多家中國企業實施制裁,且可能擴大制裁更多中企。於澤遠指出,中國認為,即便它出席瑞士的烏克蘭峰會,美國也無意放寬制裁,這讓北京更沒有誘因選擇支持不利於俄羅斯的和平方案。相反的,若冒險失去俄羅斯可靠且廉價的能源、礦物等資源進口,北京不僅戰略上更加孤立,經濟也將受衝擊。

深化與中東國家關係 習近平欲領導加薩停火努力

另一方面,中國也自詡為以巴衝突的和平調解者。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自加薩戰爭爆發以來,北京一直將自己定位為「兩國方案」的倡導者,以解決以巴之間長年來的一系列衝突。這項立場與北京在1988年承認巴勒斯坦國的立場一致。

為調解以巴戰火,北京也多次派遣特使前往中東地區會見阿拉伯國家領袖,並支持聯合國關於加薩停火的呼籲。北京並在4月底接待敵對的巴勒斯坦兩大派系哈瑪斯(Hamas)與法塔(Fatah),在北京進行會談,以「推進巴勒斯坦內部和解」。

就在中國明確表示將不會出席烏克蘭和平峰會的前一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5月30日在北京接待阿拉伯國家部長。這項會議是習近平與阿拉伯國家領導人在2022年底於沙烏地阿拉伯舉行首次領袖峰會以來,首次舉行此類會議。

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在會後的共同聲明呼籲,「結束對巴勒斯坦國領土的佔領」並建立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

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The Stimson Center)中國項目主任孫韻(Yun Sun)告訴CNN說:透過在北京召開的這項阿拉伯峰會,中國「希望展現領導力,鞏固關係,並呼籲(加薩)停火。它希望在這個問題上成為一個尤其強大的領導者,至少在言辭上。」

她補充說:「中國選擇站在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國家這一邊。這個選擇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因為它確實表明了(北京)與阿拉伯國家和全球南方結盟的願望」,她並說,儘管這場危機並不是中國製造的,但北京「利用了它」。

#以上專題由央廣編譯張雅涵撰稿、播報,謝謝收聽#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張雅涵
央廣新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