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鎖定金融機構阻中俄貿易 寒蟬效應漸發酵

67
由於擔心美國將就烏克蘭戰爭實施新的制裁,使得中國銀行加強審查與俄羅斯之間貿易,並為兩國關係帶來考驗。示意圖。(Rti)

在擔心美國將就烏克蘭戰爭實施新的制裁之下,中國的銀行正開始加強審查與俄羅斯之間的貿易,為兩國之間「無上限」的夥伴關係帶來考驗。

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中國與俄羅斯的貿易額創下歷史新高,西方指控這顯示中國正在協助提振其盟友俄羅斯的經濟,然而,在美國矢言要追查為莫斯科提供戰爭資金的金融機構後,中國的銀行擔心被切斷與國際金融的連結,開始審查對俄貿易。

拜登下達行政命令 中國銀行審查中俄貿易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去年12月發布了一項行政命令,允許對與俄羅斯戰爭機器打交道的外國銀行實施「二級制裁」(secondary sanctions),在此制裁下,美國財政部可以把這些銀行排除在以美元為主導的全球金融體系之外。

法新社引述俄羅斯與中國參與跨境貿易的多名消息人士指出,自從這項措施提出之後,數家中國銀行已經停止或放緩與俄羅斯客戶的交易。

法新社報導,一位北京的中國服飾批發商表示,目前很難從俄羅斯獲得資金,「銀行沒有給出原因…但這可能是由於美國的(制裁)威脅。」

貿易商表示,銀行正在對跨境結算實施額外的檢查,已排除任何遭受制裁的風險,這項檢查可能需要數個月的時間,並且會增加成本,引發了小型貿易商的現金流危機。

美國財政部負責恐怖主義融資和金融犯罪的代理助理部長莫里斯(Anna Morris)向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表示:「俄羅斯越來越難取得要獲得這些商品的金融服務。」

莫里斯補充說:「這絕對是目標,要讓這種資金流動變得更加困難,增加俄羅斯人的成本,以及在系統中的摩擦。中斷是一個重要的結果。」

美國限制影響 中俄貿易大減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自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中俄之間的貿易大幅增加,2023年總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2,400億美元。但今年以來,中國對俄羅斯的出口量卻反轉衰退,中國3月對俄出口年減13%,4月也衰退10.8%。

俄羅斯媒體今年年初首次報導俄羅斯公司難以與中國銀行清算付款。克里姆林宮也在2月承認了這個問題,克宮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抨擊美國對中國施加的「前所未有」的壓力。

北京雖然沒有公開承認這些交易的延宕,但中國外交部告訴法新社,北京反對「美國單方面的非法制裁」。

寒蟬效應發酵 中俄關係受考驗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締結了「無上限」的夥伴關係,蒲亭並在5月16日訪問中國,希望進一步加強雙方之間的合作。但隨著美國的限制措施逐漸發酵,這也可能成為中俄關係的一次測試。

專家指出,美國對支付限制所產生的寒蟬效應,遠勝過為俄羅斯戰爭機器從事影子貿易,因此中國的銀行選擇切斷與莫斯科所有類別的交易,而不是違反美國的制裁。

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非常駐高級研究員里巴科娃(Elina Ribakova)表示,美國真的對金融部門具有影響力,「它可以發現你是否做錯了什麼,即使是最小的銀行,如果你與美元有某種聯繫。所以,它讓人害怕。」

擴大中間商交易 企業設法規避制裁 

面對美國的可能制裁措施,企業也尋求繞過這些限制的方法,例如透過不斷擴大的中間商網絡,來避免監管審查。

愛沙尼亞金融情報部門負責人馬克爾(Matis Mäeker) 表示,在俄羅斯實體和他們的交易對象增加更多將買家和賣家分開的交易下,這些日益複雜的交易,可能讓西方監管機構難以查出受限制商品的貿易。雖然這種方法增加了交易成本,但也讓執法機構更難發現交易。馬克爾說「世界上有這麼多銀行,他們會找到繞過制裁的新方法」。

獨立於美元體系 中俄企圖另闢蹊徑

另一方面,其他解決方案可能是部份希望保護自己不受美國制裁影響的國家長期鼓吹的措施,就是建立獨立於美元的金融體系。

俄羅斯央行前顧問普羅科彭科(Alexandra Prokopenko)告訴法新社,莫斯科在戰時轉向亞洲的戰略,見證了「本國貨幣(人民幣和盧布)跨境支付系統的微調」。

普羅科彭科說,這個系統允許銀行跳過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等傳統金融基礎設施,以避免受到制裁影響。SWIFT是一種跨境轉帳溝通體系,它不負責金錢的轉移,而是提供金錢流向的資訊。

普羅科彭科告訴法新社,目前的支付干擾,表明這種方法「不是萬靈丹」,但「莫斯科和北京非常善於調整流程,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以上專題由鄭景懋編輯,海青青播報,謝謝收聽#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鄭景懋
央廣新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