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開打已滿半年,對於仍飽受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衝擊的全球經濟而言,無疑雪上加霜。在消費者因高通貨膨脹而控制支出,各國中央銀行緊縮政策情況下,全球經濟越來越面臨陷入衰退的風險。
因通膨節衣縮食 商業活動受波及
COVID-19疫情爆發至今,全球經濟仍處於不樂觀狀況。Covid-19封鎖政策造成供應鏈混亂,俄烏戰爭進一步刺激全球商品價格大漲,再加上各國的貨幣緊縮政策,今年全球經濟情勢相當不樂觀。
各國政府對高通貨膨脹似乎束手無策,中國堅持清零政策持續對製造業造成傷害。種種因素都加劇了未來風險,全球經濟腳步顯得越來越沈重。
根據23日公布的對亞洲、歐洲、美國的採購經理人的調查顯示,商務活動正在萎縮,而且短期內逆轉的希望渺茫。
凱投宏觀公司(Capital Economics)首席英國經濟學家戴爾斯(Paul Dales)指出,「簡而言之,極高的通貨膨脹率導致家庭不得不為必須購買的商品和服務支付更多費用,這意味著他們在其它物品上的支出,將變得更少」。
衰退風險升高
戴爾斯表示,「這是經濟產出的減少,是推動經濟衰退的原因。更高的利率只產生很小的作用,實際上是因為高通膨」。
美國私營部門的商務活動在8月份連續第二個月萎縮,處於18個月來的最低水準,服務業尤其疲軟。
路透社對一些經濟學家所做的調查顯示,美國經濟在1年內衰退的可能性為45%,2年內則為50%。但受訪經濟學家基本上認為,這將是短暫而輕微的。
在歐元區的情況也類似。生活成本危機意味著顧客更捨不得花錢,整個歐盟的商務活動已連續第二個月衰退。
悲觀的數據使歐元兌美元降至20年低點,天然氣價格飆升則加劇了痛苦,把歐洲推向衰退。
至於不屬於歐洲聯盟的英國,工廠產出下降,較大服務業僅出現溫和擴張,導致私部門成長趨緩,顯示經濟衰退即將到來。
在亞洲的日本,由於產量和新訂單下降加深,日本8月份的工廠成長放緩至19個月低點;至於澳洲的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則跌破50關口,這是成長與萎縮的分水嶺。
世界許多地方的通貨膨脹率已達到數十年來的最高水準,迫使各國央行收緊貨幣政策,他們的任務是維持物價穩定。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今年已將基準隔夜利率上調2.25個百分點,試圖遏制數十年新高的通貨膨脹。而路透社對經濟學家的調查也預期,聯準會可能在9月再次升息。
各國央行升息 走向緊縮
然而,儘管採取激進的政策,通膨率在今年和明年仍可能高於聯準會的目標。
加拿大銀行(Bank of Canada;中央銀行)在上個月把關鍵利率上調了100個基點,令市場大感驚訝。加拿大央行並表示,需要進一步升息。
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多年來一直努力維持有意義的通膨,但如今面臨遠高於目標的水準。歐洲央行在7月份啟動了升息週期,幅度超過預期。路透社的調查預測,歐洲央行將繼續走在緊縮的道路。
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英國央行)是首批提高借貸成本的銀行之一,而且普遍預期將會繼續這樣做。英國央行警告,由於能源原本升高,預期10月份消費者物價通膨率將超過13%,英國將面臨長期衰退。
包括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在內的央行重量級人物,8月25日至27日在懷俄明州傑克森霍爾(Jackson Hole)舉行全球央行年會,揭示未來升息的規模及其經濟的強勁程度。
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英國子公司執行董事佛林(Richard Flynn)表示,今年的全球央行年會可能會提供一個早期跡象,顯示何時可能發生從升息到降息的轉變。佛林表示,投資者或許可以預期美國聯準會,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可能會在2023年上半年結束升息行動。
專家強調,如何適當升息遏制通膨,但又不至於引發經濟過度衰退,已經成為當前最大的經濟挑戰。
#以上專題由楊明娟編輯,海青青播報,謝謝收聽#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楊明娟
央廣新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