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滿滿!紐時:中國自認會是烏俄戰爭中最大贏家

591
中國決策圈正形成一種共識,那就是要成為俄烏這場動盪中的最大贏家。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與俄羅斯總統蒲亭(右) (資料照:美聯社/達志影像)

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武力攻擊之後,掀起國際全面性制裁,唯獨中國態度曖昧,但《紐約時報》報導,近期中國的決策圈裡,有一種共識正在成形當中,認為將有一個國家將在這場動盪中脫穎而出,那就是中國!同時中國正打下基礎,只要讓自己免受可能面臨最糟糕經濟和外交後果,就可從地緣政治變化中獲益。

《紐約時報》前北京分社社長史蒂芬‧邁爾斯(Steven Lee Myers)以及資深中國記者儲百亮撰文分析中國決策圈在小心翼翼面對這場戰事背後的企圖,那就是保護以及讓中國利益最大化。報導剖析,儘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從俄烏開戰之後,一直避免批評俄羅斯總統蒲亭,但同時他也試圖拉開中國與這場屠殺的距離,而雖然中國政府譴責國際社會對俄羅斯的制裁,但到目前為止,也暗示了為保護中國在西方的經濟利益,中國公司也許會遵守這些制裁。

報導指出,中國領導層的計算是,最終,中國必須努力超越它眼裡的兩個疲憊大國(美國、俄羅斯)之間的鬥爭,讓日益動盪的世界將中國視為一個穩定的支柱。

要讓中國成為動盪世界中的支柱

這樣的概念來自於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鄭永年在俄烏戰事發生後向中國高層提出的建言,這篇「烏克蘭戰爭與世界秩序重建?」曾寫道:「只要我們自己不犯顛覆性戰略錯誤,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不僅不會被中斷,中國反而更有能力和意志在新國際秩序構建過程中扮演一個更重要的角色。」

報導也引述華盛頓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看法認為,從長遠來看,俄羅斯將成為國際社會的棄兒,除了中國,俄羅斯將找不到其他可以求助的國家。但中國也理解,若與俄羅斯走得太近,可能存在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加深對中國的敵意的風險,這種可能性是習近平政府所擔心的,儘管中國咄咄逼人。特別是若美國的歐洲盟友開始加強防衛能力,那麼美國就能空出更多力氣與資源對抗中國。

此外,南京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朱鋒表達了焦慮,認為俄烏戰爭將迫使歐洲向美國傾斜,然後中國將被拖入更深的困境。朱鋒表示:「美國在太平洋的盟友,包括日本和澳大利亞,也將採取更強硬的軍事姿態,一切似乎對中國都不友好。」

不會放棄與俄深化關係以抗衡美國

報導認為,中國因為經濟規模夠大,能夠承受戰事對其他國家經濟造成重創的打擊,甚至連中國企業都準備好再次從俄羅斯對貿易迫切需求中獲利。就像2014年俄羅斯吞併了克里米亞後面臨制裁時一樣。

但報導強調,無論俄烏戰爭發生什麼,中國也都會將深化與俄羅斯的關係視為培養一種抗衡美國的方式。且隨著俄羅斯為反抗西方制裁向北京尋求支持,將中國作為自己外交和經濟生命線以及地緣政治重要戰略支撐的依賴程度將越來越大。這也是鄭永年所寫道:「舊的秩序在迅速瓦解,強人政治在世界大國間再度流行起來,各國野心勃勃,虎視眈眈,希冀在舊秩序的廢墟上尋找一切機會。」

新聞引據:、紐約時報
撰稿編輯:陳文蔚
央廣新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