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來自非洲、亞洲和中東的留學生一樣,被困在烏克蘭邊界的卡貝亞(Jean-Jacques Kabeya)非常憤怒。他說,邊防警衛阻止他們離開烏克蘭。
法新社報導,在逃離烏克蘭戰火中,許多外籍學生被困在邊境。卡貝亞和其他幾名外國人在接受法新社採訪時,指控邊防警衛和一般烏克蘭人都對他們有種族歧視。
烏克蘭第二大城哈爾科夫(Kharkiv)周邊在連續兩天的轟炸後,卡貝亞於2月27日晚上逃到與波蘭接壤的舍吉尼檢查站(Shegyni)。
今年30歲、在烏克蘭求學,希望將來成為藥劑師的卡貝亞說,邊界的士兵和保安拒絕他,「他們告訴我,你要留在這裡,你想要逃離戰爭,留在這裡;你要和我們一起戰鬥…你不能離開,尤其是你們這些黑人」。
在白白等了36個小時後,卡貝亞又回到了西部城市利維夫(Lviv)的火車站。在那裡,他找到一些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同胞,受他們的保護。
卡貝亞說,「這是一場災難」。他仍在努力尋找出路。
烏克蘭是頗受外國學生喜歡的求學地,目前有數十萬名外籍學生。
在利維夫的外籍學生,目前的境遇大致類似。包括奈及利亞和南非政府都曾要求烏克蘭善待他們的公民。
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在2月28日發表聲明,強烈關注外國學生受到「令人震驚的種族歧視」待遇。
但部份國家表示,他們的公民已成功離開烏克蘭。
在3月1日早上,舍吉尼檢查站仍有數百人受困於此,於嚴寒中耐心等候過境。他們來自巴基斯坦、印度、阿爾及利亞、剛果民主共和國、喀麥隆、迦納等國家。有些人表示,他們已在這裡度過4個夜晚,氣溫低至攝氏零下10度。
在馬路的另一邊則是另一個隊伍,專為烏克蘭人而設,主要是婦女和兒童,因為大多數男人都留下來參加戰鬥。
這個隊伍的移動速度比較快。
今年23歲、來自巴基斯坦的留學生阿邁德(Mesum Ahmed)說,「我們所有人,都有文件…因為我們是外國人,他們對待我們就像對待狗一樣」。
阿邁德說,「我們一直睡在這裡,在這條人行道上…但烏克蘭人,他們一點都不在乎」。
一名年輕的尼日人表示,「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們與我們的區別…我們是黑人,就是這樣」。
他們唯一獲得的幫助是來自當地的志工,為他們提供熱飲和三明治。
來自迦納的學生庫希(Richard Adjen Kusi)說,「我們被困在這裡,只能等待,他們什麼也不告訴我們」。
據統計,除了近68萬已離開烏克蘭的難民外,估計有100萬人被迫離開家園,但仍在烏克蘭境內。
在利維夫車站,仍有數千名烏克蘭人和外國人,1日繼續等候稀少的火車,希望能前往波蘭。
今年23歲的留學生阿曼吉約特(Amanjyot)表示,她前一天試圖搭上火車,但卻是烏克蘭人優先。但她和朋友們仍感謝烏克蘭紅十字會對她們提供的協助,「他們幫了很大的忙,提供很多食物,並照顧每一個人,沒有歧視」。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楊明娟
央廣新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