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大會(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的193個成員國將於26日就一項決議案進行投票。這項決議案將要求安全理事會(Security Council)五個常任理事國,未來在使用否決權時要證明其正當性。
關於否決權改革的討論很罕見且具有爭議性,但這個討論因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而重新出現。
一位來自沒有否決權的國家、並要求匿名的大使表示,藉著直接針對美國、中國、俄羅斯、法國和英國這些唯一擁有否決權的國家,相關措施在他們選擇使用否決權來否決安理會決議案時,會「讓他們付出更高的政治代價」。
批評人士認為,這項由列支敦士登提出的措施是一種「簡單的程序改革」。
但目前尚不清楚這項改革,是否會促使五個常任理事國減少使用否決權,還是它可能帶來更多的否決,因為常任理事國會提出他們知道他們的競爭對手會否決的爭議提案,只是為了讓他們公開合理說明他們的立場。
根據提案文本,這項在2年多前首次提出的措施,要在常任理事國使用否決權後的10個工作日內召開聯合國大會,「就使用否決權的情況進行辯論」。
大約60個國家,包括美國在內,加入列支敦士登,共同連署這項改革,這麼迅速取得支持在聯合國引起了廣泛的驚訝。
英國和法國將投票支持改革,雖然他們未共同發起這項提案。
俄羅斯和中國也都不支持這項提案。兩國中的一位不具名外交官批評這項舉措,稱它甚至將讓聯合國進一步「分裂」。
列支敦士登駐聯合國大使魏納維瑟(Christian Wenaweser)表示,這項措施將「建立一個新程序」,他堅稱這項提案「沒有針對任何人」。
魏納維瑟說:「它不是針對俄羅斯」,儘管這項提案在被擱置了2年多後,它的被重啟正值安理會已證明無法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因為莫斯科動用了否決權。
從美國的角度來看,俄羅斯顯然濫用其否決權已有20年之久,而這項提案旨在修正這一點。
魏納維瑟說,這項提案旨在「促進聯合國的角色,促進多邊主義,並促進既沒有否決權,也不是安理會成員的我們所有人,在國際和平與安全問題上的發言權。」
這項提案並不具有約束力,也無法阻止一個動用否決權的國家,拒絕向聯合國大會解釋其行動。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鄭景懋
央廣新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