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危機重塑拜登領導形象 專家警告持續力待觀察

536
國會的掌聲和民調的反彈讓美國總統拜登在處理烏克蘭戰爭危機中,獲得了新的政治動力,但是專家們警告,這股動力或許不會持續太久。(圖:The White House Live)

法新社報導,國會的掌聲和民調的反彈讓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從處理烏克蘭戰爭危機中,獲得了新的政治動力,但是專家們警告,這股動力或許不會持續太久。

上個星期,這位現年79歲的總統獲得民主黨與共和黨兩黨議員,在國會一致的起立鼓掌。他當時在首場國情諮文演說中,強調了美國對烏克蘭堅定不移的支持。

這個跨黨派展現出強烈支持的時刻,對一個政治分歧如此深的國家來說,份外特別,尤其今年稍後美國即將舉行競爭激烈的期中選舉。

危機帶來的外溢效應

在民調低迷以及改革計劃仍在國會停滯不前的情況下,拜登是否可能讓此種時刻擴大,並從旗幟顯明的「集結」中獲利,專家提出了質疑。

1970年的政治學家米勒(John Mueller)曾經提出一個概念,那就是在遭遇國際重大危機時,美國人民傾向對他們的國家最高統帥抱有較支持性的看法。

另外,因應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的明顯成果也在民調提升上扮演了角色,即使它們被烏克蘭戰爭所掩蓋。

艾莫瑞大學(Emory University)政治學教授阿布拉莫維茨(Alan Abramowitz)說,「我們現在正看到…對他(拜登)採取的行動,大眾相當堅定的支持,甚至在共和黨人當中也是。」

阿布拉莫維茨補充說,這些行動,包括對俄羅斯的廣泛制裁以及對烏克蘭的金融和軍事支援,甚至帶來了「溫和的外溢效應,如果考量他整體的支持度的話。」

總統「重設(Reset)」

根據民調統計網站FiveThirtyEight(538),拜登的支持度目前為42.7%,仍屬低檔,但比2月27日的40%要高。

身為上任時已78歲的美國最高齡總統,拜登常被共和黨攻擊精力不足、缺乏權威。

因此,烏克蘭危機幫拜登「改變了他在大眾眼中身為領袖的整體形象」,同時「取回部份他在阿富汗撤軍上的失土…這被視為是場大災難。」

阿布拉莫維茨把拜登民調的反彈大致歸因於民主黨內對他看法的改善,儘管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能力的稱讚讓部份共和黨同僚難堪。

前俄亥俄州民主黨參議員、目前是美利堅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教授的卡法羅(Capri Cafaro)認為,拜登正試圖「重設」他的總統職位。

她指出,在國情諮文演說中,拜登花了相當大的篇幅在烏克蘭上,但也觸及了與全政治光譜人們有關的重要議題,例如對保守派人士的移民和警察支持,以及對進步派人士的墮胎和福利議題。

拿掉了大型轉型式計劃,加入具體的計劃,像是降低藥價、重建橋樑,開設工廠等。

卡法羅認為拜登的轉變是試圖要「重塑」自己成為「一個更務實或溫和派的人」,在這之前,好幾個月以來,他被定位成「像是民主黨進步派的魁儡…幫他被選上。」

沒有贏面

不過,卡法羅表示,拜登「處於一種沒有贏面的情勢下,不論狀況如何。」

她說,「你一定會面臨風險,如果你試著要,你知道,取悅每個人的話。沒有人會真的相信你是有信念的。」

白宮也必須處理制裁俄羅斯對美國經濟帶來的傷害。美國在最近幾個月已經看到破記錄程度的通貨膨脹。

油價的罪魁禍首

在拜登8日宣布對俄羅斯的禁運措施前,根據美國奎尼匹克大學(Quinnipiac University)的一項調查,有71%的美國人表示,他們會支持對俄羅斯採取行動,即使這可能會推升油價。

這場危機也給了拜登明確譴責油價飆升的罪魁禍首,儘管油價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前就開始逐步上揚。

拜登8日在被一名記者問到,可以做些什麼來降低油價時,他回答,「現在能做的不多…俄羅斯要負責。」

共和黨仍以油價做選戰主打

不過,共和黨目前仍試圖將高油價做為他們選戰中的主要議題。

眾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卡錫(Kevin McCarthy)在推特上說,「今天,它是『俄羅斯的錯。』在這之前,它是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的錯。再之前,它是『因為病毒』」。

他質疑,「嚴肅的問題是:油價要到多糟,他才會承擔起一些責任來?」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海青青
央廣新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