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外長取消訪問 塞爾維亞賺到雙贏

666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原定6月6日訪問塞爾維亞。(資料照/AFP)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原定6月6日訪問塞爾維亞。但因塞爾維亞周邊3個國家禁止俄羅斯飛機進入領空,而被迫取消行程。塞爾維亞因為特殊的戰略地位,既受到歐洲聯盟的拉攏,同時也能維持和俄羅斯的密切往來。專家表示,拉夫羅夫在最後一刻取消訪問,對塞爾維亞來說,不一定會感到失望,反倒可能鬆了一口氣。

拉夫羅夫取消訪問 塞爾維亞鬆口氣

俄羅斯因為入侵烏克蘭而遭到歐洲聯盟和西方國家的制裁,包括對俄羅斯飛機關閉領空。因此,俄國外長拉夫羅夫原本計劃要訪問與其關係友好的塞爾維亞,但在塞國的3個鄰國拒絕俄羅斯飛機進入領空後,只能取消原定6月6日的訪問計畫。

好朋友在最後一刻取消訪問,讓主人鬆了一口氣。分析人士認為,這可能正是塞爾維亞當局的感受。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塞爾維亞一直試圖採取微妙的平衡行動,一方面雖然加入聯合國譴責侵略,但另一方面卻拒絕參與制裁俄羅斯。

在塞爾維亞宣布與俄羅斯達成「非常有利的」長期天然氣協定後,克里姆林宮立即宣布拉夫羅夫將造訪的計畫,讓這個歐洲聯盟候選國遇上了外交燙手山芋。

所幸拉夫羅夫的訪問計畫最終告吹,因為塞爾維亞的3個鄰國、也是北約組織會員國保加利亞,蒙特內哥羅和北馬其頓,禁止讓搭載拉夫羅夫的飛機飛越其領空。

處在歐俄間 左右逢源

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Aleksandar Vucic)形容這項飛航禁令「讓討論宣告停止」。他表示,他遭到了「疲勞轟炸」,許多人要求他取消拉夫羅夫的來訪。

武契奇表示,「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未曾看到對塞爾維亞這樣的小國,進行如此歇斯底里和有組織的抨擊」。

武契奇說,「我們不接受成為其中的一員…這讓某些人頭疼」。他指的是貝爾格勒(Belgrade)當局拒絕依循歐盟的路線。

但一些人認為,這種結果實際上是塞爾維亞取悅各方政策的一項勝利。塞爾維亞仍可以向俄羅斯表明,取消訪問並非塞爾維亞造成的。

外交政策分析家塞貝克(Nenad Sebek)指出,「這是塞爾維亞當局擺脫尷尬局面的優雅方式」。

他打趣的說,拉夫羅夫到塞爾維亞的唯一可能方式是透過管線(pipeline),指的是天然氣交易。

明知不可能成行 俄羅斯蓄意的挑釁

專家表示,拉夫羅夫若到訪可能會引起布魯塞爾的外交反彈。

在當地媒體預測德國總理蕭兹(Olaf Scholz)可能會取消6月10日訪問貝爾格勒的計畫後,武契奇表示,這樣的發展「是一場悲劇」。

一些經驗豐富的外交官認為,拉夫羅夫的訪問最初只不過是莫斯科的一種「蓄意挑釁」。

拉夫羅夫早在今年2月下旬就已被迫取消前往瑞士參加裁軍談判。因為歐盟已對俄羅斯飛機關閉領空。

塞爾維亞駐白俄羅斯前大使朱基奇(Srecko Djukic)表示,俄羅斯不可能會認為這次能夠飛越歐盟領空人。他認為,「這次訪問要傳達的核心政治訊息是,歐盟制裁可以違反,並且是毫無意義的」。

塞爾維亞的親俄情緒

塞爾維亞和俄羅斯這兩個以斯拉夫民族和東正教為主的國家,透過深厚的兄弟情誼而團結一起。這種關係可追溯自第一次世界大戰。

俄羅斯一直是塞爾維亞重要的外交盟友。俄羅斯堅定支持塞爾維亞對科索沃(Kosovo)仍是其一省的主張,阻止了聯合國對科索沃獨立的任何正式承認。

多年來,武契奇支持的親政府塞爾維亞媒體,一直呼應克里姆林宮路線,並把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描繪成一位模範政治家。

這類報導,加上對1999年科索沃戰爭期間北約組織(NATO)轟炸塞爾維亞的鮮明記憶,強化了親俄情緒。而這是武契奇需要安撫的龐大支持基礎。

根據最近的一項民意調查,如果塞爾維亞放棄加入歐盟的努力,轉而與俄羅斯結盟,40%的塞爾維亞人會感到「高興」。

同一項民調顯示,近四分之三的塞爾維亞人認為,由於北約組織的擴張,俄羅斯被迫捲入烏克蘭的衝突;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俄羅斯正試圖阻止烏克蘭在東部頓巴斯(Donbas)地區的「種族滅絕」。

最有利 塞爾維亞尋求加入歐盟

正當全球表達對烏克蘭支持的同時,塞爾維亞卻形成另一個罕見的情況,大批民眾參加親俄羅斯的集會,並穿上印有惡名昭彰「Z」標誌的衣服。「Z」標誌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俄羅斯軍隊軍用車輛上所塗的符號之一。這個符號已成為支持俄羅斯入侵的標誌。

不過,儘管與莫斯科有著情感上的聯繫,但塞爾維亞也高度依賴歐盟。歐盟是截至目前最重要的貿易夥伴。

根據塞爾維亞政府的數據,去年歐盟與塞爾維亞之間的貿易總額超過300億歐元(322億美元),幾乎是與俄羅斯貿易的14倍。

在關於拉夫羅夫訪問的爭議中,武契奇強調了塞爾維亞加入歐盟的某種矛盾情結。他說,「塞爾維亞必須加快歐洲道路,無論這聽起來是否矛盾,因為這對塞爾維亞來說,是最好的」。

武契奇說,「在我們的腦海中描繪的這個畫面漂亮嗎?不一定,但對我們的孩子來說,卻是最好的」。

#以上專題由楊明娟編輯,海青青播報,謝謝收聽#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楊明娟
央廣新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