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報導,西方政府正在動員他們的軍火製造商擴大產量,補足因為在6個月的烏克蘭戰爭中,供應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入侵而大幅減少的庫存。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本週宣佈,盟國的國家軍備高層主管將召開會議,針對供應烏克蘭與重建他們自身的軍備儲備,制定出長期計畫。
奧斯汀在德國蘭斯坦空軍基地(Ramstein)舉行的第五屆烏克蘭防務連繫小組(Ukraine Defense Contact Group)會議中說,「他們將討論我們的國防工業基地,要如何以所需的能力,對烏克蘭的未來部隊進行最好的裝備」。
奧斯汀在會中呼籲盟國加倍支持烏克蘭,表示這場戰爭正處於「另一個關鍵時刻」。
五角大廈武器採購長拉普蘭特(William LaPlante)9日表示,這場會議將於28日在布魯塞爾舉行。
他表示,會議的目標是確定如何持續合作,以強化關鍵能力的生產並解決供應鏈的問題,提高彼此系統的相互可操控性與可交換性。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國家並非都擁有相同的武器,但他們的武器可以相容。因此,在北約某國製造的彈藥可被另一國使用。
在烏克蘭戰爭開始之際,烏軍主要使用符合俄羅斯標準的武器彈藥。但這些武器在幾個月內就已耗盡,特別是關鍵的火砲和飛彈系統。如今烏克蘭依賴具備北約武器標準的西方盟友。
然而,這又消耗了盟軍為了自衛而保留的大量彈藥。
歐盟7月時宣佈一項未來2年的5億歐元(5.08億美元)聯合採購,以補足提供給基輔的軍火。
歐盟執行委員布勒東(Thierry Breton)當時說,歐盟國家已動用了他們的彈藥、輕型和重型火砲、防空和反戰車防禦系統、甚至是裝甲車和戰車的庫存。「這造成了一個實際上的漏洞,需要緊急解決」。
自戰爭開始以來就是烏克蘭主要國防供應方的美國,承諾提供152億美元的武器,五角大廈已向烏克蘭供應約80萬發155毫米砲彈,但美國只有位於賓州的通用動力(General Dynamics)這家公司有生產這種砲彈,而且每月產能只有1萬4千發。
拉普蘭特說,當局計劃在大約3年內最終達到每月生產3萬6千發。
但這將使得這家公司的年產量,只有華府在不到半年內提供給烏克蘭的半數再多一點。
五角大廈希望盟友能增加他們生產線,以協助補充庫存。為此,美國軍方最近已宣佈一系列和國內外武器製造商所簽訂的新合約。其中包括3.64億美元用來向多家製造商採購25萬發155毫米火砲彈藥、刺針(Stinger)防空飛彈的6.24億美元、標槍(Javelin)反戰車飛彈的3.24 億美元、以及其他武器系統、彈藥與國防用品的數百萬美元。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吳寧康
央廣新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