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破壞連儂牆事件頻發 學者:反映群體焦慮感

549
台灣校園近期屢傳陸生破壞「連儂牆」事件,學者鄭志鵬認為,這種行為反映出部分陸生的焦慮感。圖為台北大學圖書館前的欄杆上設有連儂牆。(圖:中央社)

台灣校園近期屢傳陸生破壞「連儂牆」事件,學者鄭志鵬認為,這種行為反映出部分陸生的焦慮感;而政府也應有統一的處理準則,除了處罰,更應幫助陸生融入台灣的輿論環境。

來台6年陸生:對盲目愛國主義痛心 只能沉默自保

至於陸生心理是怎麼想的呢?來台多年的陸生無奈表示,對盲目的愛國主義行動感到痛心,但也只能沉默自保。

來自浙江的小玉來台求學已超過6年,從大學讀到研究所,與她同時來台的陸生同學多半回中國大陸了。她頗有感觸地說,「我幾乎見證了陸生最熱,到最冷的時候,但感受到的敵視感,卻從來沒有現在這麼重過,連太陽花的時候都沒有」。

自9月開始,台灣大專院校陸續傳出有陸生撕毀校園內聲援反送中的連儂牆,甚至毆打港生。小玉說,每次看到這些新聞,都很痛心。「你(陸生)都已經到了資訊開放的環境,為什麼不願意看看完整的訊息,整天罵人廢青、港獨,五大訴求是什麼都不知道,只會表現出盲目愛國」。

對於陸生與港生的衝突頻傳,小玉認為,這或許跟陸生群體相對封閉有關。她也提到,不少網路輿論、媒體都認定,破壞行動是有組織預謀的,「我無法否認,但也無法證實。陸生之間一定有討論,其中不乏激進者,但你永遠不會知道對方的發言是出自什麼因素,也不會看出明確組織下令的文字」。

小玉說,「我們(陸生)不能說的,希望台灣、香港能繼續發聲,只有繼續發聲,才會有機會讓更多人看見真相」。

新聞引據:中央社
撰稿編輯:陳怡君
央廣新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