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問世事」到「勇武抗爭」 一位港人的自白

509
香港反送中運動8月31日傍晚上演暴力抗爭場面,除警方發射催淚彈、出動水砲車外,示威者也頻丟汽油彈等,雙方對峙至入夜仍持續,灣仔一帶街道燃起熊熊火光。(圖:中央社)

提起香港人,過去不少人的固有印象,是聰明靈活丶只會賺錢丶政治冷漠。然而這次的反送中運動,卻讓世界看到了不一樣的香港人。從「不問世事」,到「勇武抗爭」,香港人經歷了什麼?

27歲的阿習(化名)是打工一族,和很多香港人一樣,從前的他,對政治漠不關心,即使是2014年雨傘革命的時候,他都沒有參加過任何政治活動,直到今年6月12日。

當天大批示威者包圍立法會,阻止就《逃犯條例》修訂,進行二讀辯論。當時的他,完全不了解修例是甚麽,好奇心驅使之下,他上網看了現場直播,這一天,他第一次接觸政治。

阿習說:「看到員警開槍,用一些不人道的武力去打示威者丶學生,出於好奇心態,我在下午五時下班之後到了金鐘。我口罩什麽都沒有,我純粹好奇,想看看發生什麽事。員警就拿胡椒水,黃色桶的那種,向樓梯下面噴。我那時候什麽也沒有,也沒有想要攻擊他們,或者要做什麽,我純粹因爲好奇而已。被他們噴了胡椒水之後,我很快就被急救員抬到一邊去,用生理鹽水沖洗。」

他形容,當天的經歷,對他而言,是一場政治覺醒,讓他開始反思香港的時局。從那天起,他認識了一票朋友和學生,當他了解到香港政府如何從民主走向獨裁,不斷地政治打壓市民,並發現一個個政治人物的真面目後,他開始深究,為何香港會變成這樣?為何民生上會出現那麼多的不公道?當他愈是了解得多,就愈是看不到香港的未來,於是愈走愈前。之後幾乎每次活動,他都會參與。

阿習說:「當你了解政治之後,由回歸之後,香港怎樣變,不斷收窄丶不斷欺壓,民生不斷愈來愈差,香港愈來愈沒有希望,就算香港人怎樣努力也好,香港沒有希望,也就是我們沒有希望,所以出來抗爭是必須的。」

老了 還能「不忘初心」嗎?

由年輕人主導的這場反送中運動,當中不乏十多歲的學生。但是年紀愈大,背負的包袱就愈大,繼續勇武抗爭的限制也會愈來愈多。當有一天,「勇武」變老以後,還會不會不顧後果,繼續往前衝?

阿習這樣說:「總之關於抗爭,我就會出來;如果民主被欺壓,我就會出來,就算多少歲也好。你也看到片段,有些叔叔丶伯伯站出來,婆婆也會走出來,那我們是不是應該繼續堅持呢?」

有人說,他們是在搞破壞,但他們說,他們只是想守護美麗的香港。

阿習說:「香港是一個很美的地方,但政權一點也不好,我們想改變,不應該讓極權領導一個這麼漂亮的地方,令他失去價值。」

新聞引據:、自由亞洲電台
撰稿編輯:鍾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