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俄羅斯邊境情勢日益緊張之際,俄羅斯國防部2月16日宣布,部分部隊已經完成演習,將返回基地。但美國和北約組織都表示,俄羅斯聲稱撤兵,但實際上仍在烏克蘭附近增兵,質疑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是否真的希望透過談判解決烏俄危機。俄羅斯最終會不會軍事入侵烏克蘭,仍難斷定,分析家認為,蒲亭想要藉由這次烏克蘭危機,重新定義歐洲安全,而軍隊成為他最重要的外交政策工具。
蒲亭野心勃勃 重振軍隊成首要任務
俄羅斯在靠近烏克蘭邊境地區部署了超過10萬士兵,從坦克、槍彈到醫療設施,配置了一切裝備,引爆了這次的烏克蘭危機。無論他們是在烏克蘭邊境紮營,或是在幅員遼闊的國家中移動,俄羅斯久經沙場的軍隊都讓世界不得不傾聽蒲亭想要重新定義歐洲安全的聲音。
在統治俄羅斯20年期間,蒲亭一直把重振軍隊列為他的首要任務之一。
歷經蘇聯瓦解後的多年忽視,俄羅斯武裝部隊已接收了新的飛機、坦克和飛彈,在北極開設了新基地,並恢復了冷戰式的戰略轟炸機巡邏。
專家表示,如今,現代化的俄羅斯軍隊已成為蒲亭外交政策的關鍵工具。
智庫卡內基莫斯科中心(Carnegie Moscow Center)主任崔寧(Dmitri Trenin)指出,蒲亭野心勃勃。
崔寧表示,「這是自冷戰結束以來的首次,烏克蘭危機顯示俄羅斯準備動用武力,阻止西方聯盟進一步擴大到前蘇聯領土」,「俄羅斯始於30年前的地緣政治撤退,已經結束」。
頻頻秀肌肉 提高聲望
幾個月來,俄羅斯持續朝親西方的烏克蘭邊境移動軍隊,促使西方國家首度警告俄羅斯的攻擊迫在眉睫,並開始將人員撤出烏克蘭。在俄羅斯展示武力的行動中,美國把駐基輔大使館的業務,遷移至西部利維夫市(Lviv),理由是俄羅斯軍隊的集結「急劇加速」。
幾個月來,社群媒體上充斥著停在烏克蘭邊境附近雪地裡的俄羅斯坦克,或運送多個火箭發射器和其他物資的火車影像。
在歐洲聯盟門口,俄羅斯在白俄羅斯展示實力。在聯合軍事演習中,出動複雜的武器系統,例如S-400地對空飛彈,以及鎧甲(Pantsir)防空系統。
俄羅斯1月時還宣佈,將在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地中海和其他地方進行一系列海軍演習。
估計俄羅斯擁有大約100萬現役軍人和最先進的武器,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強的軍隊之一。此外,俄羅斯也擁有世界第二大核武庫存和大量彈道飛彈。
蒲亭也曾吹噓已開發了一些「無敵」武器,可以超越現有防禦系統的武器,包括「薩爾馬特」(Sarmat)洲際彈道飛彈,以及海燕(Burevestnik)巡弋飛彈。
介入多國衝突 成俄軍練兵場
儘管俄羅斯國內經濟不景氣,但近年來,蒲亭這位克里姆林宮強人在戰場和外交政策方面,取得了一些勝利,幫助提高了他的聲望。
今年1月,俄羅斯迅速向中亞國家哈薩克派遣軍隊,以支持對克里姆林宮友好的政權,被吹捧為在致命的動亂中進行維和行動。
2015 年,俄羅斯對敘利亞發動空襲,扭轉了衝突局勢,對大馬士革政權有利。
俄羅斯的干預幫助敘利亞總統巴夏爾(Bashar al-Assad)收復了原本被伊斯蘭主義者和西方支持的反對派團體佔領的大片領土。敘利亞成為俄羅斯軍隊的寶貴訓練場。
2014年,俄羅斯特種部隊幫助克里姆林宮從烏克蘭手中奪取了克里米亞(Crimea),這是一場基本上不流血的軍事行動。
2008年,俄羅斯軍隊在短短5天的戰鬥中,擊潰了喬治亞的軍隊。
戰爭爆發 沒有贏家
莫斯科高等經濟學院(Moscow's Higher School of Economics)軍事分析家卡辛(Vasily Kashin)表示:「軍隊是發揮影響力的很好工具。從軍事角度來看,任何軍力集結都必須加以回應。」
但分析家也指出,除了武力展現外,克里姆林宮幾乎沒有其他有力的工具,能在國際舞台上施加影響力。
西方國家一再指責莫斯科利用其龐大的能源資源,作為地緣政治工具,但觀察人士表示,俄羅斯無法承擔失去這個硬通貨收入的主要來源。
俄羅斯的軍隊現代化,也是犧牲經濟多元性以及重大基礎建設和社會計畫換取而來。
無論多麼令人震懾,俄羅斯軍隊都無法和美軍匹敵,一旦戰事爆發,沒有人是贏家。
卡辛說:「根據假設,俄羅斯軍隊能在歐洲與北約組織部隊抗衡一段時間。但整體來說,就傳統武器而言,美國壓倒性勝過俄羅斯。」
卡辛表示,若俄羅斯在歐洲與北約直接軍事衝突,將導致局面失控,終至演變成核子戰爭。
#以上專題由楊明娟編輯,海青青播報,謝謝收聽#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楊明娟
央廣新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