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來,國際上各種問題接踵而至,令美國窮於應付,也令美國的超級強權地位備受挑戰。分析指出,美國撤離阿富汗的混亂狀況,被對手視為美國國力衰退與縮減國際義務的表徵,是國際失序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國應強力應對來自中國和俄國為首的對手國挑戰,才能避免此種情況擴大。
國際問題接踵而來 對手國越發明目張膽
最近幾年,來自國際的挑戰有越演越烈的趨勢,令美國疲於應付,也讓國際情勢呈現一種失序的狀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論員吳爾夫(Zachary B. Wolf)分析說,這些失序狀態與美國政府的態度脫離不了關係。
吳爾夫指出,美國政府一方面在解釋為何撤離阿富汗,另一方面又在說明為何要力挺烏克蘭;美國希望減少軍隊派駐海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則感受到威脅。而意圖擴張勢力的威權國家,比方中國和俄羅斯,不但越來越明目張膽,彼此運作的方式也越來越像是盟友。
美國超強地位 出現疲態
吳爾夫表示,美國作為超級強國的地位,正在全球各地受到各種新手法的考驗。
在東歐,在蘇聯瓦解的30年後,俄羅斯正謀劃要進一步侵佔前蘇聯加盟國之一的烏克蘭。
在亞洲,中國正對台灣進行各種測試,包括不斷出動戰機逼近台灣。其中最大規模的一次出現在1月23日,美國與日本戰艦進入菲律賓海(Philippine Sea)進行聯合軍演的隔天,有39架中國戰機侵擾台灣航空識別區。
在此同時,與世隔絕的北韓也不斷進行飛彈試射。
在中東,美軍在伊拉克和敘利亞駐紮的基地,今年以來不斷遭到攻擊。美國愛國者飛彈在1月24日,首度攔截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outhis)射向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美軍基地的飛彈。
另外還有伊朗,可能正朝向取得核子武器邁近一步。
美國弱點浮現 對手看到機會
其實所有這些問題早已蘊釀多年,但現在的問題是,美國未來要扮演何種角色?烏克蘭的對峙似乎顯示,美國的對手現在已經知道美國的弱點,並看到了機會。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欄作家柯林森(Stephen Collinson)撰文指出,「對美國當局與日俱增的挑戰出現之際,正值各方廣泛認為,華府已非20世紀下半葉的那個強權了。」
「儘管拜登一再保證,『美國已經回來了』,但去年慌亂撤離阿富汗的景象,令人對美國的能力與承諾產生懷疑。美國的對手都知道,在歷經20年的海外戰爭之後,美國已筋疲力竭,這項因素可能導致某些人認為,華府可能會因政治理由而動搖其戰略義務。」
蒲亭意圖將美國趕出歐洲 美國要強力應對
而在從烏克蘭到敘利亞、到亞洲的各種問題中,蒲亭都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級研究員、前川普政府的俄國問題專家希爾(Fiona Hill)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撰文指出,她確切知道蒲亭的目的,至少在烏克蘭問題上,蒲亭「想要把美國趕出歐洲」。
希爾指出,蒲亭感覺到美國的國力正在減弱,他認為,「美國目前正處於與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的相同困境:在國內嚴重衰弱,在海外後撤。」
對此,希爾建議,在烏克蘭的對峙問題上,美國必須強力應對,因為這將在世界各地產生廣泛影響。蒲亭如果侵略烏克蘭,不但挑戰北約組織,還將威脅整個聯合國體系,並危及二次大戰以來,聯合國保障各成員國主權的安排。這類似1990年的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過規模更大得多。
俄羅斯分化 西方並非團結一致
另外,歐洲內部的團結也受到蒲亭的影響。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高級研究員科塔索娃(Ivana Kottasová)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財經版(CNN Business)指出,蒲亭試圖以北溪2號(Nord Stream 2)海底天然氣管線,影響歐洲的團結,並形成地緣政治的風險。
截至目前為止,受惠這條管線的德國一直都未承諾,要像其他西方民主國家那樣的武裝烏克蘭,而將此天然氣管線納入有關對俄羅斯制裁的對話,也進展緩慢。
面對上述來自全球的各種威脅,美國想要建立權威已經不像過去數十年那麼容易;儘管如此,美國仍在南海、烏克蘭和北約等國際事務上扮演重要的帶頭角色,如同分析家所說,美國應強力應對,才能為逐漸失序的國際情勢,注入穩定的力量。
#以上專題是由央廣編譯黃啟霖撰稿,海青青播報,謝謝收聽 #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黃啟霖
央廣新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