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若為經濟因素不敢生育 政府有責任解決

13
副總統賴清德(前排右三)出席「我國少子化對策與展望論壇」,表示弱國人因經濟因素不敢生育,政府有責任協助解決。(歐陽夢萍 攝)

副總統賴清德今天(6日)下午出席「我國少子化對策與展望論壇」,他在致詞時表示,是否要生小孩其實牽涉許多層面,但如果是想生卻無法生,或是因為經濟因素而不敢生,政府有責任解決這個問題。對於行政院端出包括擴大不孕症夫妻的試管嬰兒補助等3大政策,賴副總統說,他很高興又邁進了更大一步。

兒童健康聯盟及兒福聯盟今天下午舉辦「我國少子化對策與展望論壇」,邀請副總統賴清德、政務委員林萬億、衛福部次長李麗芬及朝野立委與學者專家對談,試圖為台灣低迷的生育率找出新的解方。

賴副總統在致詞時表示,他在擔任行政院長時,國發會曾向他報告,若台灣的出生率不提高,2032年時,出生人數將等同死亡人數,2052年台灣的人口數將跌破2千萬人,結果去年台灣人口就首度出現負成長,若這個趨勢不變,台灣在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

賴副總統指出,從蔡英文總統上任後,歷任閣揆都提出對策,希望能提高生育率、解決少子女化問題。賴清德:『(原音)我們當初思考的重點是因為要不要生小孩其實牽涉到很多問題,但政府有個責任,就是如果國人想要生卻因為經濟原因不敢生,或是想要生,是因為生育的問題沒有辦法生,政府要去解決這個問題。我很高興今天蘇院長邁進了更大一步。』

賴副總統表示,政府補足2至6歲各年齡的育嬰津貼,推動公共及準公共化托育補助,並提高了育嬰留停津貼,但未來要努力的地方還是很多,他希望各黨派、各層面都一起努力,解決少子女化問題,讓太太覺得生小孩是很幸福的事。

另外,兒童健康聯盟理事長呂鴻基指出,台灣5到14歲孩子的死亡率比許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國家高,賴副總統也請衛福部及政委林萬億調查原因,再提出政策一一解決,讓孩子能健康安全的成長。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歐陽夢萍
央廣新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