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失去女王 恐在國際舞台加速走下坡

31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9月8日去世,不但令英國人民哀傷,這項消息也廣泛佔據國際主要媒體的版面。(圖:The Royal Family 臉書)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在9月8日去世,在英國人民和世界各地對女王表達追悼與懷念之際,分析家指出,英國正面多項重大危機,而且英國的國力早已大不如前,女王的去世將使得英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角色江河日下,英國的未來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

女王去世 英國面臨更不確定的未來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9月8日去世,不但令英國人民哀傷,這項消息也廣泛佔據國際主要媒體的版面。然而,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發出專文指出,在女王去世的時刻,英國正面臨不確定性和未來何去何從的問題。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也指出,美國媒體在女王去世前後有關英國的報導中,都聚焦在一連串的危機上:前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政府的政治危機再度出現、能源危機、生活成本危機,以及英鎊價位的大幅滑落,已經有人預期,英鎊和美元將在明年平價。

英脫歐後 國家認同問題更模糊

在這些問題中,包括了國家認同問題。自二戰結束以來,英國的認同問題一直令人擔憂而且沒有答案,這個問題變得模糊並具有分裂性。

華郵的專文指出,脫歐派人士一直宣稱,要讓脫歐後的英國成為「全球的英國(A Global Britain)」;然而,脫歐派的傲慢宣言只淪為瑣碎的法律糾紛,以及和最親近的鄰國法國之間的相互攻擊。而英國也正經歷歐洲最高的能源成本飆漲,首相剛換新人,這使得英國看起來像6年換4位總理的義大利。

長期困擾倫敦的區域緊張也在升高,已規劃要再度舉行獨立公投的蘇格蘭人可能發現,在大家鍾愛的女王駕崩後,重新啟動公投的時機已經成熟。

前美國外交官、目前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研究學院(SAIS)擔任高級研究員的瑟渥爾(Daniel Serwer)向衛報表示,依他觀察,蘇格蘭宣布獨立是無可避免的事。

沒有女王 英失去團結全國的力量

曾擔任英國政治分析家的美國共和黨民調專家魯茲(Frank Luntz)向衛報表示,「英國正處在一個真正的關鍵時刻。不論在政治和經濟,甚至道德上,英國的領導者,正日益失去被他們領導民眾的信心和信任。」

魯茲指出,「女王是英國穩定和可以預期的一股力量,現在這股力量不見了。坦白說,我擔心英國的未來。」「我曾觀察過,美國在沒有人團結整個國家時會發生什麼事。沒有人向前邁進,而且我們完全可以看到這個後果。女王是偉大的團結者,現在迫切需要有人接替她的位置。」

蘇格蘭資深記者、前英國廣播公司(BBC)主持人尼爾(Andrew Neil)在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上指出:「只要我們大多數人仍然記得女王,她就是將英國黏合的膠水。」然而,「在她離開之後,英國在這許多危機問題上陷入困境和分崩離析的風險就變得更為巨大。」

英國已在國際舞台走下坡

根據衛報的觀察,美國對脫歐與女王去世之後的英國,有一個普遍的看法:英國的影響力正在不斷走下坡,並可能在國際舞台嚴重下墜,而這主要都來自於自己造成的危機。

美國新罕布夏大學(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政治系助理教授伊莉莎白‧卡特(Elizabeth Carter),以政府穩定能源價格為例向衛報表示,「我真的認為,(英國)要走出此種深度下行的走勢,必須有重大的創新」,「持續使用老舊的工具,依循老舊的遊戲規則來行事,將導致長期的衰退。」「而且這個衰退可能比英國自二戰以來所經歷的衰退都還要嚴重。」

前美國外交官瑟渥爾表示,「英國在權力和影響力方面已經遭遇突然的減弱。」他說,英國希望以英美貿易協議來彌補離開歐盟市場的損失,但在美國自己越來越走向保護主義之際,美英貿易協議根本不具吸引力。瑟渥爾表示,「美國對英國有很深的感情,但以現實主義的冷靜眼光來看,英國已不再是從前的那個夥伴了。」

英國國力下墜 女王去世是反省的時刻

對於英國國勢下墜的走勢,新罕布夏大學的伊莉莎白‧卡特表示,如果維持同樣的下行走勢,將反過來使得蘇格蘭更可能(在公投中)投票支持獨立;對英國來說,這將是一記毀滅性的重擊,並將加速英國在全球舞台的螺旋式下墜。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LSE)政治學系教授崔維茲(Tony Travers)向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表示,「(英國)將會需要一個重要的國家反省時刻,一個漫長的暫停時刻,以了解女王的去世對英國在世界上的角色所代表的意義。」

「英國的國家領導人和政府領導人是分開的,而現在這兩者一起換人了。」「一個君王去世與首相換人的情況,以前都發生過,但這次將是英國集體自我反思的重要時刻。」

#以上專題是由央廣編譯黃啟霖撰稿,海青青播報,謝謝收聽#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黃啟霖
央廣新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