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人生若只如初見 零美感的英國脫歐

95
英國脫歐。(AFP)

英國首相梅伊(Therea May)10日宣佈脫歐協議延後表決,不但英國主要政黨陷入嚴重對立,各種正反意見也讓英國脫歐的走向如陷入五里霧中。#請聽以下的專題報導#

英國脫歐情勢瞬息萬變

英國首相梅伊10日緊急踩煞車,推遲國會對脫歐協議的表決,腹背受敵下尋求歐盟再協商。偏偏此刻歐洲法院裁定,英倫當局可在不徵求歐盟其他成員國的意見下,片面撤銷退出歐盟的決定,給予英國反悔機會,換句話說,一場脫歐大戰打到昏天暗地,歹戲拖棚,結果卻可能回到原點。距離明年3月29日的分手大限只剩不到4個月,不只是梅伊灰頭土臉,裡外不是人,只怕人人心中都在問:英國脫歐到底為何而戰?

英國和歐盟糾結60多年,關係是剪不斷理還亂。早在1973年,英國加入歐盟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EEC)時就曾鬧過脫歐,但在1975年的公投沒能過關。床頭吵床尾和的結果,就是矛盾深埋沒有解決,積怨日久導致2016年6月23日的脫歐公投,選民揮刀以51.89%對48.11%同意分手。

英國脫歐早有淵源其來有自

恨透了被歐洲拖累,英國脫歐事出有因。圖:PIXABAY

說起來,英國也曾懷抱歐洲夢,希望透過歐洲一體化來防堵戰爭的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就是代表人物。但隨著物換星移,痛悟今是昨非的聲音越來越多,好比英國鐵娘子柴契爾夫人,當初在1975年公投鮮明親歐,但上台後卻力排眾議反對歐元捍衛英鎊,還發表過全球知名的「No! No! No!」演說。

到了21世紀,移民、難民、經濟、防衛等全球化問題興起,在工黨執政的10年中,先是歐盟東擴導致大量移民湧入國門,加上歐元區經濟危機被迫掏錢救災,英國人簡直恨透了被歐洲拖累。偏偏英國首相布萊爾熱情支持歐洲一家親,甚至到了傳言說他卸任後可能會當「歐洲總統」的地步,英國人只能咬牙忍受。

歐洲一體化歷史磨合帶來積怨

然而,歲月沒能消除磨合的痛苦,反而加劇了埋怨和不平,到了保守黨首相卡麥隆上台後,一句「如果保守黨在大選中獲勝就舉行脫歐公投」的承諾,終於翻轉了英國與歐盟的命運。選民磨刀霍霍期盼一刀斬斷過去、邁向嶄新未來,沒想到迎來的卻是史上最難搞的分手協議,邊界、關稅、通商、運輸、人流全是問題,過程可以說是雞飛狗跳、怨聲載道。梅伊成為英國最忙碌的空中飛人,還不知道能否順利下莊。即使如此,英國脫歐的最終結局如何仍是謎團。

但若回2016年的時空背景,不難想像為何脫歐公投能夠過關。好比2015年歐洲爆發難民潮就成為點燃脫歐怒火的催化劑,當時歐盟執委會主席榮科(Jean-Claude Juncker)一句「歐洲大陸上幾乎每個人都曾是難民」,規定所有歐盟成員國共同分攤16萬難民,隨即遭到英國打臉。當時的英相卡麥隆說,英國有自己的國界,有權決定自己的主權問題,英國不會參與任何難民配額制度。這個時候卡麥隆早已承諾要在2017年以前舉行公投,讓英國民眾決定是否退出歐盟。

令人不勝唏噓的是,就以歐盟的移民分配協議來說,時至今日仍然難解,除了是導致英國脫歐的原因之一,德國常勝總理梅克爾也因為接納移民問題賠上了聲望,當家13年後即將下台。至於熱情浪漫的義大利民族,如今也為了到底預算誰說了算,和歐盟鬧到幾乎翻臉。面對異心四起,難怪歐盟對英國的分手費要斤斤計較了。所以說啊,所謂「人生若只如初見」,英國脫歐談分手,早把一切的美感都打下凡塵了。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吳寧康